科學研究

科研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科研動态 > 正文

我院特聘教授劉海年為我院研究生開設講座

來源:    發布時間:2018-10-23    點擊量:

2018年10月18日上午,第342期全球人權論壇系列講座在中國政法大學學院路校區科研樓A209舉辦。今年是世界人權宣言頒布70周年,劉海年教授應邀以“從《世界人權宣言》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為師生們開展了學術專題講座,講述如何以人權視角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劉海年教授授課場景


劉海年教授沿着國際人權保障發展的脈絡,首先介紹了人權概念的發展曆程。他提出在蒙昧時代,人權隻是生存的本能,人類社會跨入文明門檻後,人權意識才逐漸誕生。在中世紀以後,近代啟蒙思想家針對神權和封建王權概念提出了權利的概念。直到資産階級掌握國家機器後,人權的主體并仍然不是普遍的,男性以财産為基礎行使權利,婦女、奴隸等不享有人權。

《世界人權宣言》是人權事業發展的裡程碑。兩次世界大戰中,對人權的嚴重傷害和踐踏已經超越了國内法律保障的範圍,因此人們對人權保護提出了更高要求,期望建立國際人權保障。在此背景之下,劉海年教授詳細介紹了《世界人權宣言》的起草曆程和主要内容,也強調了宣言起草委員會中國代表張彭春先生對《世界人權宣言》誕生發揮的重要作用。

如今,人權保障已成為我國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的主要内容。劉海年教授認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在新世紀提出的世界發展願景,是發展人權事業的新藍圖。它反映了在新一輪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人類利益格局從輸赢分化到休戚與共的變化趨勢,為人權體系的深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指南。


劉海年教授與同學們合影


發言結束後,劉海年教授就“一帶一路”倡議和推動全球人權治理等問題與同學們進行深入交流,并建議同學們将人權的學習研究與國内、國際人權事業的發展緊密聯系,努力成為民主化法治化的高素質人才。同學們通過這次講座受益匪淺。最後,講座在大家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撰稿人:bevictor伟德官网 2018級碩士研究生 張志敏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