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

科研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科研動态 > 正文

沈永祥先生莅臨我院

來源:    發布時間:2017-05-09    點擊量:

 

2017年4月21日,中國人權研究會副會長沈永祥先生受邀莅臨bevictor伟德官网為師生們分享自己的人權心得與體會。我院常務副院長張偉教授熱情接待了沈先生并對其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沈先生此次講座内容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人權的由來和發展、聯合國在人權方面的貢獻、聯合國的人權監督機制。

    談及人權的由來和發展,沈先生提出,人們普遍認為人權是西方基督教文明的産物,但中國古代也不乏人權的思想,例如,有教無類就傳達出了教育公平的理念。人權是在西方資産階級革命時期被正式提出來的,但是,這時的人權觀念囿于時代,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局限于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其後,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的興起使經濟、社會、文化權利成為了人權的組成部分。蘇聯建立以後,在經濟、社會、文化權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這是歐美國家所沒有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對人權都有各自獨特的解讀,但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誰更善于向對方學習,誰就能在競争中處于優勢地位。

《聯合國憲章》第一條第三款規定,“促成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間屬于經濟、社會、文化及人類福利性質之國際問題,且不分種族、性别、語言或宗教,增進并激勵對于全體人類之人權及基本自由之尊重”,表明了國際組織在促進和保護人權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人權不單純屬于一國内政問題。

在人權的發展方面,民族解放運動使自決權、生存權、發展權等集體人權進入人們的視野。二戰之後,大批的亞非拉國家紛紛走上了民族獨立的道路。人民自決權、發展權、環境權、和平權都是集體人權,其實現需要國與國之間的合作。本部分最後,沈先生總結道:“人權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産物。” 在當今時代,人權随着時代的發展也有了新的内涵。人權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關于聯合國在人權方面的貢獻,沈先生提出,聯合國在保護人權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廢除了南非的種族隔離制度、推動殖民地的解放和運動、通過了大量的人權文件。關于《世界人權宣言》的地位,西方國家認為其屬于國際習慣法;發展中國家對此有不同的意見。西方把《世界人權宣言》看的很重,但由于其本身沒有法律約束力,因而需要制定一個統一的公約來落實其内容。由于西方國家更加看重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而東方國家更注重經濟、社會、文化權利,所以争論的結果是:分别制定了《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以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這兩個公約在序言、民族自決權等内容的規定上存在着相同點,但是在對締約國的義務要求上存在着不同:《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要求締約國作出最大的努力逐步實現,《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要求締約國立即采取措施來實現。兩公約所規定的權利的實現程度均取決于經濟發展狀況。

當前聯合國在人權領域有九大核心公約,每項公約都有各自的監督機制。我國已批準加入了其中六項,并按照公約要求提交了履約報告。随後沈先生又向大家介紹了世界人權大會通過的一些重要宣言和決議:《德黑蘭宣言》 、《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德班宣言》、《發展權利宣言》等。

講座的第三部分為聯合國的人權監督機制,具體可分為憲章機制和條約機制。沈先生針對1503程序、普遍定期審議、國别程序、特别報告員的工作等内容做了闡述,并與大家分享了許多身邊真實的案例。針對1503程序,沈先生指出,在此程序中非政府組織可以代表受害人提出控訴,此程序的重點是通過個案看是否構成大規模的侵犯人權的問題。最早提出普遍定期審議機制的是西方國家,該機制存在的必要性為監督各國的人權狀況,防止國家對人權問題采用雙重标準。關于各條約機構,除了經社文委員會因曆史原因由聯合國經社理事會選舉産生,其他的委員會均由締約國選舉産生。締約國向條約監督機構提交履約報告對于國家而言具有督促和教育的作用,但由于同時存在着多個條約監督機構,易産生履約報告未能按時提交的情況。對此,曾有學者提議将各個條約機構合并成一個監督機構,由國家提交一個履約報告,分部分介紹公約的履行情況。總之,促進和保障人權是國際社會和各個國家的共同責任,侵犯人權的行為通常具有跨國性,需要國際社會的廣泛合作來解決。

講座最後,沈先生鼓勵同學們積極提問。大家先後針對人權對話問題、人權的重要性、締約國報告審議結束後如何去落實的問題、京津冀一體化對廢除戶籍制度的影響等問題進行了提問,沈先生将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實際工作經驗結合起來,為大家進行了耐心的解答。

 

 

 

兩小時的講座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結束,師生們與沈先生合影留念,并期待沈先生的下次光臨。

 

 

 

 

撰稿人:2016級碩士王品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