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

科研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科研動态 > 正文

Asbjorn Eide教授到我院訪問并與師生進行交流

來源:    發布時間:2014-11-09    點擊量:

 

2014116日,艾德教授應我院常務副院長張偉副教授的邀請做客我院,從人權的角度對憲法的實施與完善進行解讀,并與師生展開讨論。我院全體師生參加了此次講座。

艾德教授首先描述了他所了解的中國人權狀況,并對我國未來人權事業的發展表示出極大的信心。主題演講階段,艾德教授區别了法治和法制的含義,在此基礎上闡述了一部較為完善的憲法應該包含的因素。他還說明了立憲主義的應有之義,即立法、司法、行政機構的分權與制衡。艾德教授對立憲主義在西方的曆史發展做了簡要介紹,指出西方立憲主義的某些先進方面可能值得中國借鑒。人權對政府的限制是早期立憲主義的基本要素,所以一些諸如無合理補貼即占用私人财産、未經憲法法庭合理程序的審判即進行處罰、酷刑、任意逮捕之類的活動很早就被禁止實施。艾德教授還進一步對人權進行了擴大性解讀,除保持原有限制政府的維度外,人權還要求政府在被請求時保護原著居民和弱勢群體的權利,主要包括廢除奴隸和強制勞工、消除種族歧視、禁止童工和保護兒童權利、确保男女權利平等(包括在私人勞動力市場的平等)等内容。工業革命導緻了财富的過分集中和嚴重的不平等,馬克思主義者批判人權過分集中于個人自由而忽視了社會獨立的需要,法治政府應該逐步運用法律發揮福利國家的作用,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險制度,這是艾德教授關于法治含義的進一步說明。

20世紀中葉歐洲民族國家模式産生了一系列的經濟問題和法西斯式政府,因此制定一個将個人權利和社會福利結合在一起的更為廣泛的國家憲法框架成為迫切需要,西歐憲法在此背景下擴大了基本福利權利的範圍。介紹完西歐的憲法框架後,艾德教授接着就中歐和東歐的曆史發展狀況進行了解說。最後,艾德教授指出憲法的完善,最重要的是要以普遍人權做指導,将個人自由和社會獨立結合,将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與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結合,保障公民的言論出版自由,消除歧視,在不同社會團體、勞工與企業中建立和諧的關系,确保每個人享有平等的社會福利。

    在講座的最後環節,艾德教授就師生們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解答,并與到場人員進行合影留念。

 

    撰稿人:江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