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9日至20日,“中國政法大學第四屆人權暑期班選修課”在我校研究生院圖書館學術報告廳如期開課。
本次選修課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多所知名高校各個專業的學生前來參加,除了我校的本科生和碩士博士研究生外,還有來自武漢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廣州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西北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中央民族大學、中共中央黨校等34所院校的同學參加。此外,今年來自荷蘭烏特勒支大學和西班牙德士多大學的4位外國學生參加了本次課程。
本次人權法暑期班課程分為《國際人權條約及其監督機制》和《人權的法律保護》兩部分,專家學者們主要從儒學中的權利哲學、聯合國人權與中國、憲政在中國、生命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家人權機構、歐洲人權保護機制等角度進行了相關介紹,并與同學們進行了交流互動。
參加此次暑期班講課的均為國内外知名專家學者,為同學們進一步認識人權,了解人權相關知識提供了很好的契機。他們主要包括: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咨詢委員會專家陳士球大使;北京大學白桂梅教授;中國政法大學李樹忠教授,鄭永流教授、夏吟蘭教授、王人博教授、單純教授;外方專家、學者有前瑞典隆德大學羅爾•瓦倫堡人權與人道法研究所所長Gudmundur Alfredsson教授;魯汶大學國際法研究所主任Jan Wouters教授;威廉•麥金利總統特聘教授Paul Finkelman教授;前澳大利亞人權委員會聯邦委員Brian Burdekin教授;經社文權利委員會Jaime Alberto March á n Romoer教授和María Rocío Barahona Riera教授;密茲凱維奇大學憲法學主席Zdzislaw Kedzia教授;歐洲人權法院副院長Lech Garlicki教授;歐盟理事會特别顧問及名譽理事Jean-Paul Jacque教授;法國斯特拉斯堡學榮譽校長、歐洲大學間人權和民主中心秘書長Florence Benoit-Rohmer教授。
除中外專家、學者通過系統講授和與同學們交流互動傳播人權知識與理念外,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Gudmundur Alfredsson教授用講座的近1∕3時間讓在座的120餘位同學逐一介紹自己,向大家傳達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理解對尊重和保障人權至關重要的理念,人權的學習不僅是向老師學習,還應當向同學學習。
美國教授Paul Finkelman在談到給暑期班授課的感受時說,“中國政法大學人權暑期班是我參加過的項目之一。學生們的積極性很高,與他們之間的交流達到了一個比較高的水平。這些學生來自亞洲和歐洲,有中國學生,也有外國學生。提問和解答環節就如同希望達到的那樣,學生們提出了很多很好很有價值的問題。他們勇于面對挑戰,敢于向我提出質疑,讨論的問題也都是很有意義的。如果我過多的解答這個問題,時間就會不夠,因為有更多的學生想要提問,我想這就是教育所應當具有的特質。明年我希望我們可以有更充足的時間來進行交流探讨。我從未像那天那樣希望我可以講的更多,而這種感覺來自人權暑期班的學生。”香港大學餘卓穎同學談到:“此次人權法暑期班加深了我對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的認識,透過與不同背景的同學讨論,我也看到人權雖然是普世價值,但不同國家的人對如何實現人權,看法還是略有不同。如果有機會,我會向師弟師妹推薦人權法暑期班。”參加此次人權法暑期班的學生中有些已經是第2次參加暑期班,如中國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的陳俊廷同學,他說到:“對我而言,僅僅參加一次暑期班就能完全理解人權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我決定好再次申請參加人權法暑期班。如果有機會我還會繼續申請參加。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将來可以從事與人權相關的職業,尤其是從事保護因家庭暴力、貧窮或其它因素而無家可歸的兒童的工作。”除在校學生外,還有慕名前來旁聽的人員,如中學教師、中國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等。
經過為期兩周的人權法課程學習後,7月20日下午5點,Gudmundur Alfredsson教授、Brian Burdekin教授、Zdzislaw Kedzia教授、Lech Garlicki教授,Jean-Paul Jacque教授、Florence Benoit-Rohmer教授和bevictor伟德官网常務副院長張偉副教授為參加此次人權法暑期班的同學頒發了結業證書,同學們紛紛與教授們進行交流并合影留念。在閃光燈的見證下,中國政法大學第四屆人權暑期班圓滿結束。
人權法暑期班之前已成功舉行過三屆,課程免費向全國本科生和碩士、博士研究生開放。第四屆人權法暑期班得到我國外交部、教育部、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瑞典羅爾•瓦倫堡人權與人道主義法研究所、歐洲大學間人權與民主化中心、福特基金會、愛爾蘭人權中心、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等機構的資助,并獲得學校教務處、研究生院、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财務處、圖書館、學生公寓管理服務中心等部門的支持和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