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訓

人權暑期班

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培訓 > 人權暑期班 > 正文

中國政法大學第十二屆人權暑期班圓滿結束

來源:    發布時間:2022-11-18    點擊量:

202274日至715日,為期兩周的中國政法大學第十二屆人權暑期班課程在線上成功舉辦。受邀為本次暑期班授課的教授均為國内外知名專家和學者,在人權領域具有豐富的教學與實踐經驗。本課程吸引了國内外多所高校的學生前來參加,除來自本校的本科生、碩士博士研究生之外,還有來自北京大學、複旦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南開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鄭州大學以及智利大學等高校的40餘名學生及教師。

74日,bevictor伟德官网常務副院長、項目負責人張偉教授主持了開班儀式。課程伊始,原中國駐塞浦路斯共和國大使、現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咨詢委員會專家劉昕生大使首先為大家做了《中國與聯合國人權機制》的專題講座,劉大使向參會學員介紹了聯合國人權機制的運作、發展,以及中國在聯合國人權事務中的參與情況。

(劉昕生大使在授課中)


中國政法大學特聘教授古孟德·阿爾弗雷德松(Gudmundur Alfredsson)先生為大家做了兩次專題講座。在第一次講座中,其結合《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條文,重點介紹了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的淵源和内容,并對當前的保護現狀展開了分析,加深了同學們對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的了解。在第二次講座中,古教授講述了人權和善治的關系,介紹了人權治理的緣起和發展,指出透明性、問責性、反腐敗是人權治理中的關鍵要素,強化了同學們對人權與善治的理解。

(古孟德·阿爾弗雷德松教授在授課中)


曾任瑞典隆德大學羅爾·瓦倫堡人權與人道法研究所教授、現歐盟邊境管理局基本權利官員喬納斯·格裡姆赫登(Jonas Grimheden)教授為大家做了《人權監督機制》和《移徙群體的人權保護》的專題講座。在第一次講座中,其講授了人權監督機制的基礎知識,包括監督機制的内容、發展和現狀,向同學們介紹了人權監督機制的框架,增強了同學們對監督機制的整體性認識;在第二次講座中,其重點為大家介紹了移徙群體的人權保護問題,論及移民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權利保護現狀,并對移徙群體的保護問題提出了展望,增進了同學們對移徙群體人權保護的了解。

(喬納斯·格裡姆赫登教授與參會人員合影)


聯合國人權與跨國公司和其他工商企業問題工作組的前成員但丁·佩斯(Dante Pesce)教授在兩次專題講座中分别分析了《聯合國指導原則》前十年發展中的經驗教訓和公司治理和企業領導的作用。在第一次講座中,結合具體實例,為同學們講授了《聯合國指導原則》的發展情況,歸納總結了十年間的經驗和教訓,豐富了同學們對《聯合國指導原則》的認識。在第二次講座中,從公司治理談起,結合工商業與人權的知識,強調了企業領導所發揮的作用,使同學們領悟到在工商業發展中保護人權的重要性。

(但丁·佩斯教授與參會人員合影)


隆德大學羅爾·瓦倫堡人權與人道法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新南威爾士大學法學院客座教授、前澳大利亞人權委員會聯邦委員布萊恩·伯德金(Brian Burdekin AO)教授分别就亞太地區國家人權機構人權與腐敗進行了兩次專題講座。在第一次講座中,從發展曆程、價值與宗旨、應有職責、區域合作的實踐等方面對于國家人權機構進行了豐富細緻的介紹。在第二次講座中,說明了腐敗的定義與形式、腐敗如何影響人權,并進一步分析如何通過加強立法、促進各制度的構建以打擊和解決腐敗等問題,深入淺出的講解為同學們的進一步研究帶來啟發。

(布萊恩·伯德金教授與參會人員合影)


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委員、挪威人權中心前主任吉田·祖貝裡(Gentian Zyberi)委員分别就人權事務委員會的授權與工作人權成就與挑戰進行了兩次專題講座。在第一次講座中,介紹和講解了《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簽訂的整體情況、人權事務委員會的工作内容、公約實施的監督機制等。在第二次講座中,針對人權在規範層面、程序層面及機構層面存在的關切與差距進行介紹,并表示仍需要不斷加強國家、區域、國際的人權保障體系,以應對這些不足與挑戰。

(吉田·祖貝裡教授與參會人員合影)


原中國駐馬達加斯加共和國、盧旺達共和國大使沈永祥圍繞聯合國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委員會做了專題講座。其對委員會的組成、主要工作内容、運作方式和改革等方面進行了細緻而全面的介紹,增進了同學們對于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委員會的認識和理解。

(沈永祥大使在授課中)


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名譽校長、歐盟基本權利機構科學委員會主席、歐洲委員會人權專家弗洛倫斯·貝努瓦-候麥(Florence Benoit-Rohmer)教授就歐洲人權保障機制的主題進行了兩次授課。其首先對于歐洲委員會發展曆史、成員國、宗旨、迄今成就等方面進行了整體性的介紹;其次就歐洲人權公約的曆史發展脈絡及哲學背景、主要内容、實施機制進行了詳盡說明。通過結合案例,對作為歐洲人權保障機制核心機構之一的歐洲人權法院如何處理個人申訴與國家間指控、受理标準等問題進行分析。最後結合最新理論與實踐,對歐洲人權公約中的部分條款如生命權、禁止酷刑等條款進行了更為具體的說明。

(弗洛倫斯·貝努瓦-候麥教授與參會人員合影)


烏爾班摩根(Urban Morgan)人權研究所主任,《人權季刊》總編伯特·洛克伍德(Bert Lockwood)教授分别以婦女人權美國與人權為主題帶來了兩次專題講座。在第一講中,介紹了婦女人權保障的總體情況、實踐與發展中的挑戰、交叉歧視等問題。并特别提及如何消除和應對家庭暴力及婦女的堕胎自由等議題。在第二講中,首先對近期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推翻羅伊訴韋德案判決事件進行了評析。并以此為引,進一步對美國人權保障的基本情況、司法層面的實踐與挑戰、美國憲法對基本權利的保障路徑與人權保障之間的互動與張力等問題展開了深入淺出的分析和說明,大大加深了同學們對于美國人權保障問題的認識和理解。

(伯特·洛克伍德教授與參會人員合影)


現任挪威人權中心主任,奧斯陸大學教授巴德·安德烈亞森(Bård Andreassen)教授為同學們帶來以工商業與人權為主題的授課。其首先結合真實案例,從多角度說明了工商業活動對人權可能造成的影響;其次具體講解了相應規制工商業活動的法律策略,包括軟法與硬法領域的發展、核心文件之一《框架指導原則》的整體結構與關鍵内容等;最後,對最新發布的《挪威透明度法案》進行了簡要的說明和分析,并指出實踐中仍有許多待回應的問題。

(巴德·安德烈亞森 教授與參會人員合影)


除開設的專題講座之外,本屆暑期班還就學術寫作和如何獲得聯合國工作設置了兩場主題講座。在學術寫作單元,古孟德·阿爾弗雷德松(Gudmundur Alfredsson)教授和伯特·洛克伍德(Bert Lockwood)教授向同學們介紹了學術論文寫作的基本常識,在框架結構、語詞使用等多個方面為同學們進行了耐心、細緻的講述。在如何獲得聯合國工作單元,布萊恩·伯德金(Brian Burdekin AO)教授與古孟德·阿爾弗雷德松(Gudmundur Alfredsson)教授結合自己的職業選擇與經驗,為同學們講解聯合國工作的資質要求、申請方式、具體工作内容等。兩位教授鼓勵大家發現自身興趣、确立職業目标、勇于嘗試和突破。

(布萊恩·伯德金教授與古孟德·阿爾弗雷德松教授授課中)


随着最後一場講座結束,本屆人權法暑期班也步入尾聲。參加此次人權暑期班的學員表示,此次課程使其獲益頗豐,中外專家、學者對于人權法理論與實踐的細緻講授以及師生間的良好互動,令學員們對人權法的基礎知識、價值理念、實踐發展有了更豐富的認識。來自複旦大學的張詩情同學表示:此次暑期班的學習豐富了我的人權觀,本次暑期課程無論從是授課老師還是授課内容的角度看,都很充實。非常感謝這次學習的機會,我也會向周圍的同學推薦該暑期班。來自武漢大學的趙金曦同學談到: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全英文的授課,課程體驗非常好。感謝各位認真負責的老師,本課程多方面、深層次地充實了我對人權法的理解,不僅是從宏觀層面、而且從具體的人權類型、研究人權的實證方法等層面傳遞了很多知識。

課程期間,各位師生還建立了微信群,學員們在群裡針對人權話題友好交流,課程結束後微信群成為了學員們分享學術觀點、前沿信息的平台,人權的價值和精神在課程結束後得以延續。

迄今為止,我校人權法暑期班已成功舉辦了十二屆。該課程免費向國内外高校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開放,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法學青年才俊的關注和參與,促進了以bevictor伟德官网為中心的大法學學科範圍内的人權基本理念與知識的普及,對于推動人權學科建設、人權法學的國内外交流與合作以及我國人權事業的進步和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

本屆人權法暑期班得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中國政法大學、挪威人權研究中心的資助。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