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訓

人權暑期班

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培訓 > 人權暑期班 > 正文

中國政法大學第十四屆人權暑期班圓滿結束

來源:    發布時間:2024-07-20    點擊量:

2024年7月1日至7月12日,為期兩周的“中國政法大學第十四屆人權暑期班”課程在中國政法大學海澱校區成功舉辦。受邀為本次暑期班授課的教授均為國内外知名專家和學者,在人權領域具有豐富的教學與實踐經驗。本課程吸引了多所高校的學生前來參加,除來自本校的本科生、研究生之外,還有來自清華大學、複旦大學、吉林大學、中央财經大學等高校的學生。

曾任聯合國人權高專辦特别程序機制部門負責人克裡斯多夫·培修(Christophe Peschoux)先生以“人權價值觀的曆史和文化介紹”“世界人權宣言”“聯合國人權機制”“人權的普遍性與文化相對主義”“如何獲得一份聯合國工作”為主題進行了五次講授。在第一講中,他首先就一些人權問題征詢了同學們的意見,積極引導同學們構想一個國家應當有哪些人權,并為大家介紹了關于人權的曆史及文化淵源和參考資料,豐富了同學們對人權曆史文化發展背景的認識;在第二講中,他為同學們深入講解了《世界人權宣言》的起草原因、頒布過程和具體内容,繼而介紹了國際人權法的一些關鍵原則、術語以及效力問題;在第三講中,他對聯合國系統内的兩類人權監測機制進行了介紹,即條約機制和憲章機制,并詳細介紹了憲章機制中的人權理事會、普遍定期審議、特别程序的構成與主要職能;在第四講中,他就人權的普遍性問題與同學們進行了交流與探讨,并結合文化相對主義的概念和例證對人權普遍性問題進行了講述;在最後一節課中,他結合自身的工作經曆,為同學們介紹了聯合國系統内工作的不同職級名稱、各職級内容、待遇薪資條件、崗位信息獲取途徑和申請崗位要求等,最後強調了在聯合國人權項目中工作的四項基本美德:耐心、堅持、決心與勇氣。

克裡斯多夫·培修教授授課場景

斯洛文尼亞新大學政府和歐洲研究學院耶爾内·萊特納爾·切爾尼奇(Jernej Letnar Černič)教授分别以“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工商業與人權”和“國際勞動法”為主題,為同學們做了三次專題講座。在第一講中,他具體介紹了《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制定背景、權利内容及特征,并從歐洲、美洲和非洲區域層面講述了保護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的國家義務,使同學們對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在第二講中,他圍繞《聯合國工商業與人權指導原則》的具體内容展開,結合具體案例向同學們分析了跨國公司的域外責任、國家人權義務的地域範圍、人權救濟渠道等問題,并強調了平等與不歧視原則的重要性;在第三講中,他從國際勞動法的規則和發展曆程出發,詳細介紹了國際勞工組織的起源和發展,并指出其在集體談判、消除就業歧視、禁止強迫勞動、禁止童工等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

耶爾内·萊特納爾·切爾尼奇教授授課場景

曾任瑞典隆德大學羅爾·瓦倫堡人權與人道法研究所教授、現為歐盟基本權利機構(FRA)的司法救助負責人喬納斯·格裡姆赫登(Jonas Grimheden)教授通過線上方式為同學們做了“歐洲人權監督機制”的專題講座。他通過歐盟基本權利機構的數據庫,向同學們講述了歐盟人權監督機制的發展曆程、人權保護的數據與具體例證,使同學們對歐盟監督機制有了更為全面、鮮活的認識。此外,他還為同學們做了“移民、邊境管理和人權監督”的專題講座,從幾個有關移民的小問題展開,介紹了移民中的人權問題,并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曆分享了邊境管理相關内容,最後對人權的監督機制進行了分析介紹,使同學們對移民中涉及的人權問題以及歐洲人權監督機制有了更深的了解。

喬納斯·格裡姆赫登教授授課場景

中國政法大學特聘教授古孟德·阿爾弗雷德松(Gudmundur Alfredsson)先生在第一講中,首先從多個維度全面介紹了國際人權法,包括其基本概念、曆史演變、法律來源以及不同種類的權利,其次詳細闡述了國際人權保障的憲章機制和條約機制,并探讨了國際人權法對國家實踐的深遠影響;在第二講中,他深入探讨了少數群體的識别問題,分析了全球少數群體的數量和地理分布,重點讨論了少數群體人權保障的關鍵領域,特别提到了土著人的權利保護問題,并介紹了少數群體權利的人權監督機制;在第三講中,他與同學們就人權與善治之間的内在聯系進行了探讨,強調了透明度、問責制、民衆參與、反腐敗以及建設性的法制改革等要素在實現良好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并通過具體案例,生動地闡釋了這些要素的内涵和實施要求,激發了同學們對人權議題的深入思考。

古孟德·阿爾弗雷德松教授授課場景

隆德大學羅爾·瓦倫堡人權與人道法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新南威爾士大學法學院客座教授、前澳大利亞人權委員會聯邦委員布萊恩·伯德金(Brian Burdekin AO)教授就“國家人權機構”進行了專題講座。他圍繞國家人權機構的發展曆程、獨立性、透明度、可獲得性、職責與功能及與其他機構的合作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授,并對其未來發展進行了展望。此外他還進行了“人權與腐敗”的專題講座,從腐敗的定義和形式、腐敗和人權的關系、反腐敗的國際條約和打擊腐敗的措施四個方面進行了講述,表明腐敗與人權保護是不相容的,使同學們對人權與腐敗問題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布萊恩·伯德金教授授課場景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權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世彥教授以“國際人權法規定的權利和義務”為主題進行了專題講座。講座伊始,孫世彥教授巧妙地運用互動式提問的方式,激發了同學們對“人權”這一概念的思考,随後深入探讨了人權的權利與義務之間的關系。此外,他詳細闡述了人權的權利主體、義務主體、人權的類型及其等級與聯系,以及權利的限制和克減等重要議題。在講座的互動環節,孫世彥教授耐心地解答了同學們在學習時尤其是在暑期班聽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幫助大家對國際人權法的相關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孫世彥教授授課場景

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名譽校長、歐盟基本權利機構科學委員會主席、歐洲委員會人權專家弗洛倫斯·貝努瓦(Florence Benoit)教授就歐洲的人權保障為同學們帶來了兩次講座:第一講以“歐洲委員會(The Council of Europe)——區域人權保障機制的一個示例”為主題,對歐洲委員會的背景、發展曆史、成員國、宗旨、運作機制、成就等方面進行了全面而細緻的講解;第二講以《歐洲人權公約》為主題,就公約的曆史發展、哲學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實施機制進行了詳盡說明。她結合具體案例,與同學們就酷刑、同性婚姻等具體議題涉及的公約條款展開交流和研讨,闡釋了歐洲人權法院處理個人來文的程序和規則适用。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和案例分析,貝努瓦教授不僅幫助同學們清晰地勾勒出了歐洲人權保障機制的框架,也顯著提升了他們對該機制及其實踐應用的深入理解。

弗洛倫斯·貝努瓦教授授課場景

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烏爾班摩根(Urban Morgan)人權研究所主任、《人權季刊》總編伯特·洛克伍德(Bert Lockwood)教授以“美國的人權保障”為主題開展了講座。他首先對美國人權保障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講述,其次細緻入微地探讨了司法實踐中的具體運作及其所面臨的多重挑戰,并對美國憲法作為人權保障的基石而為公民基本權利提供堅實法律保障的制度設計進行了講述,通過詳細的分析與生動的說明增強了同學們對美國人權保障制度的曆史淵源、法律框架及其實施效果的認識。

伯特·洛克伍德教授授課場景

為期兩周的人權法課程學習于7月12日下午17時正式結束,bevictor伟德官网常務副院長、項目負責人張偉教授做了總結講話,再次對為暑期班授課的教授們以及所有參與此次暑期班的學員們表達誠摯的感謝和祝福。教授們為所有順利完成本次暑期課程學習的學生頒發結業證書以示祝賀,并合影留念。

教授們為暑期班學員頒發證書

從右至左依次為:張偉教授,弗洛倫斯·貝努瓦教授,克裡斯多夫·培修先生

合影留念

從右至左依次為:張偉教授,克裡斯多夫·培修先生,弗洛倫斯·貝努瓦教授,闫姿含老師

學員心得:

參與本屆人權法暑期班的學員們普遍反響熱烈,認為兩周的學習不僅得以系統而深入地掌握人權法的基礎理論知識框架,還深刻領悟到人權法所蘊含的核心價值理念及其在全球範圍内的實踐演進趨勢,激發了對人權問題的濃厚興趣與深刻思考,拓寬了學術視野與思維邊界。學員們紛紛表達了此次學習經曆對他們而言意義深遠且收獲滿滿。

來自清華大學的饒海力同學表示:法大人權暑期班的師資陣容讓我驚喜,既有學術翹楚也有實務專家,交流機會非常難得。課程内容也是由淺入深,不論是入門者還是有基礎的同學都很适合。法大的老師同學們對外校學生十分熱情,讓我結課時頗為不舍。我真心推薦法大的人權暑期班,希望今後有更多同學加入!

來自吉林大學的蘇靖茹同學表示:在聯合國人權領域多位工作者的講述中,他們為人權幾十年如一日的奔走呐喊深深打動了我,其精神也給予我了很大的震撼和啟迪。來自吉林大學的熊閱洋同學表示:從人權價值的曆史和文化介紹到如何在聯合國工作,暑期班十二天的課程讓我對人權不再止于抽象模糊的直覺和感覺,而是一個完整人格不可或缺的具體的權利。教授們作為人權工作者有着豐富的經曆和淵博的人權知識,在概念的講解、情況的介紹和案例的讨論中引導我們去思考和探索。

來自複旦大學的劉雪飛同學表示:一開始其實是抱着好奇的心态來法大人權法暑期班的,因為我自己專業不是偏重于這方面,來的時候擔心自己跟不上,沒想到課程安排對我這種基礎不紮實的同學也很友好。由淺入深,有點有面,既幫助我建立了系統性框架,又有助于日後深入學習。收獲很大,不虛此行。

來自中央财經大學的王藝霖同學表示:暑期班課程内容充實,加深了我對國際人權保護必要性的理解,同時也豐富了我關于人權保護機制、國際法規定等方面的知識儲備,有幸和傑出的教授們同學們一起交流探讨,收獲頗豐!

來自中國政法大學的楊薇同學表示:本次人權暑期選修課内容廣泛、主題清晰,對于工商業與人權、人權與腐敗、邊境管理與人權監測等主題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和介紹,夯實專業知識的同時增強、細化了我對于相關具體主題的了解,學生受益匪淺。來自中國政法大學的蔺緻允同學表示:兩周的授課不僅拓寬了我的視野,更讓我深刻感受到了人權法學的魅力。暑期班課程安排緊湊,内容充實,涵蓋了人權法學的基礎理論、實踐案例以及國際人權法的最新動态,讓我對人權法學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認識。


迄今為止,我校人權法暑期班已成功舉辦十四屆,彰顯了我校對人權教育的高度重視與不懈追求,成為普及人權知識、深化人權理解的重要平台。通過系統的教學安排與深入的學術探讨,學員們不僅掌握了人權法的前沿理論,更在實踐中培養了批判性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人權學科的建設與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該課程免費向國内外高校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開放,持續吸引了衆多法學青年才俊的關注和參與,對于推動人權學科建設、人權法學的國内外交流與合作以及我國人權事業的進步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