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

國内合作交流

當前位置: 首頁 > 合作交流 > 國内合作交流 > 正文

“新時代中國人權的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讨會在京召開

來源:    發布時間:2018-04-23    點擊量:


   421日,由bevictor伟德官网與教育部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人權與中國政治發展”課題組聯合主辦的新時代中國人權的理論與實踐”學術研會在京儀大酒店舉行


來自中國政法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中國财政科學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重慶大學、武漢大學、上海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等多家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圍繞“新時代中國人權的理論與實踐”進行了深入探為中國人權的曆史進程和發展提供多種維度的解讀。研讨會以課題組研究成果為依托,來自中國政法大學與中央民族大學等專家組成評議組,就中國人權的理論和實踐展開熱烈讨論。此次研讨會也是bevictor伟德官网“國家高端人權智庫”培育單位的系列活動之一。

會議伊始,bevictor伟德官网常務副院長張偉教授緻開幕詞,他熱情歡迎各位學者參與本會,介紹了bevictor伟德官网“國家高端人權智庫培育單位”建設情況以及“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的運作,倡議老師學者們積極投稿《人權》期刊英文版,期待中國政法大學“人權文庫”多出精品。

bevictor伟德官网副教授徐爽作為會議主持人,對課題作了簡要介紹。“人權與中國政治發展研究”課題(15JJD820026)是教育部“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項目。該課題由王人博教授領銜,從2005年年底開始啟動,預計于2018年結項。課題組從曆史-社會學進路,将中國人權與政治發展分成近代和當代兩部分進行研究,目前在課題框架下,已得出部分研究成果。

    讨論環節分四個單元進行。

第一單元主題為“中國人權的理論與話語”。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鄧建新表示,我國目前的人權研究忽視了“語境”的重要性,而在人權的政治實踐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比較欠缺。對此,他提出理解中國人權可以從“中國何以言說人權”的問題出發,在人權話語與社會變遷的關系中尋得解釋。在當代,人權已經構成了中國人生活方式的一個部分,我們需要建構并實踐既有共識性、又有中國性的人權話語。

重慶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程夢婧就人權實現的“權利方式”展開論述,認為中國人權話語具體化,必須打通憲法中人權原則和部門法的權利規定之間的通路。

中國财政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吳園林以《權利的新生》一書為媒介,認為人權是現代憲法的核心元素,而人權道德作為現代憲法的靈魂,必須要落實為憲法中的基本權利。

bevictor伟德官网班文戰教授對第一單元的論文和發言逐一進行了評議,同時,他還在會前與部分作者展開了深度交流,促進了參會論文的修改完善。

第二單元主題為“人權與憲法變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翟志勇首先發言,對人權入憲與八二憲法的精神結構進行論述,認為:人權入憲對八二憲法精神結構的塑造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憲法中的專政條款因為人權入憲而成為靜默條款,另一方面人權入憲激活了憲法中的人民主權原則。精神結構的變遷決定了憲法的未來走向。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鄧建新“返場”發表了關于人權入憲的觀點:“人權入憲”是權力形态變革與政治理念更新相結合的産物。王權專制不可能生長出人權觀念,Human Rights是晚清西學東漸過程中輸入中國知識界的。放眼當下,人權作為國際标準已經确立,中國在更加深入、積極參與國際治理的進程中,人權是繞不開的話題。

中國政法大學博士後周睿志表示,在“八二憲法”中,國家工作人員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它指涉着中國的政治階層。憲法文本中對國家工作人員進行規範的一系列制度,都可以視為對中國政治階層進行塑造的措施。2018年憲法修改中創制的憲法宣誓制度和國家監察制度,主體即是國家工作人員;關于國家工作人員的規定将導緻中國政治階層的再度塑造。

bevictor伟德官网劉小楠老師對第二單元的論文和發言做了精彩評議,并就人權入憲後人權原則與專政條款的位階問題提出了疑問,引起與會者熱烈讨論。

上海大學助理教授王濤主持了三、四單元的讨論。第三單元主題為“公民權利”,武漢大學法學院副研究員翟晗、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博士趙小靜、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副教授曾文遠、中國政法大學博士後周睿志在這一單元都作了精彩發言。

翟晗老師主要研究中國近代“女權”概念的出現及其結構,表示:近代思想中的“女權”概念始終沒有将“男性”作為平等的對立面,而是與當時的“民權”以及“人權”話語結合,直面國家;即使是在開明女性思想家與行動者的認知中,“同擔責任”這一主張也沒有包含西方傳統女性主義主張裡做為對立面的“男性”,而是為了争取作為女性身份的“人”之發展。

趙小靜博士的發言圍繞少數民族地區主體的受教權,從身份和地域兩方面展開。教育在少數民族區域與非少數民族區域在一定程度上講發揮着相同的功能,但少數民族區域主體受教育權因人的身份特殊性及地域憲制原因具有更為複雜的内涵。對少數民族地區主體受教育權的分析需從主體身份維度及地域政制的調試中找到平衡點。

曾文遠老師就食品監管執法中關系到人權問題的減輕處罰措施進行發言,表示無論是食藥監部門還是上級部門,對減輕處罰的規定必須從規範中來,從規範中取得合法性;并對食品行政處罰減輕處罰裁量基準的構建提出了具有建設性的構想和建議。

周睿志為與會者分享了其關于“八二憲法”中的人格尊嚴釋義的觀點。周睿志認為人格尊嚴與Human Dignity不能完全對應,但是,随着Human Dignity話語的輸入并形成話語權力,人格尊嚴概念的原有含義可能會被Human Dignity所重塑和替代。人格尊嚴概念的生成和可能的意義變遷,是“跨語際實踐”的一個典型案例。

中央民族大學田豔教授逐一點評第三單元的論文與發言,并指出以北京為例來讨論少數民族地區受教育權問題,可能存在地域錯置的偏差,建議作者在會後繼續修改論文。

第四單元主題為“曆史中的人權”,與會者主要就曆史中出現的人權蹤影和演進軌迹進行讨論。法學院副教授張勁通過“革命、建設、改革”三個詞,精妙地向與會者展示了中國政治發展的過程。其中,革命思維之下,人權是一種鬥争哲學,在實現途徑中,人權依賴于國家。建設的概念之下,建設首先是經濟性的,所以人權中體現出來就是生存權、發展權等經濟性權利。改革話語之下,社會将日益多元化,産生新要求,人權具有更多豐富的内容。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後劉宗珍對清末民權思想的發生進行闡釋,梳理了近代中國民權發生的思想特色。民權觀念在清末的興起有其特定的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在這種特殊的背景下産生的民權思想有着顯明的時代特色和思想特質。民權是中國人對現代憲法和議會制度産生的美好想象的結果,在中國,它和富強之間有着密切關聯。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孫德鵬獨具一格,介紹了近代中國民權論者的另類形象章太炎:通過閱讀章太炎的論著《訄書》和《齊物論釋》,回顧章太炎曲折而精彩的一生,從作品中發現中華意識、正統意識的抵抗力,從人生中反思章太炎的獨特意象。

嘉賓發言後,bevictor伟德官网楊勤活教授作出精彩評議與回應,與各位學者交流見解。

中國政法大學《政法論壇》編輯部主編王人博教授對會議進行總結并緻閉幕詞。王人博教授首先向主辦方、參會嘉賓、課題組成員以及會務組表示感謝,随後總結了會議研讨的三點成果與共識:其一,關于人權中“人”的問題,“人”是普遍意義的人還是有地域化的具體的人?西方提出的“人”是否符合中國對“人”的理解?中國近代以來是民權概念中的“民”和“人”之間關系為何?其二,在人權和憲法、法律的關系問題,人權話語很重要,話語的組織、運用以及影響力正是中國人權理念與實踐的體現。如何建構中國的人權話語,這一點需要思考,學者們也重任在肩;其三,人權最終要落實到社會層面和日常生活,這是在中國語境下實現人權的根本方式。王教授的發言既是總結,又引起了學者們進一步的思考。

經過近五個小時的熱烈讨論,本次學術研讨會完成全部議程,圓滿結束。

 

 

 

(bevictor伟德官网 徐爽 趙晨 闫之涵 崔衛紅)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