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态 > 正文

我院與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共同舉辦第四屆“國際人道法暑期教師高級研讨班”

來源:    發布時間:2014-08-23    點擊量:

8月17日至19日,由我院與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CRC)合辦的第四屆“國際人道法暑期教師高級研讨班”于我校學院路校區科研樓B211會議室順利舉行。


此次研讨班的學員為50餘位教師,分别來自全國不同高校、軍事院校或非政府組織。主講嘉賓包括前南刑庭上訴庭的劉大群法官、武漢大學易顯河教授、西北政法大學潘俊武教授、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世界海軍研究室主任邢廣梅大校、英國克蘭菲爾德國防與安全學院國際法高級講師David Turns先生、英國駐華大使館武官R. P. Hollins RN上校、ICRC東亞地區代表處法律顧問Richard Desgagné先生以及ICRC東亞地區代表處武裝與安全部隊合作代表Peter Evans先生。

(前南刑庭(ICTY)上訴庭劉大群法官劉大群法官)

(武漢大學易顯河教授)

(英國克蘭菲爾德國防與安全學院國際法高級講師David Turns先生)

(ICRC東亞代表處法律顧問Richard Desgagné先生)

(ICRC東亞地區代表處武裝與安全部隊合作代表Peter Evans先生)


此次研讨班的主題為國際人道法在海戰中的适用以及海上執法行動涉及的法律問題。圍繞該主題,各位主講人設定的議題包括海洋法和海上軍事行動、海戰的方式與方法、海上武裝沖突的界定标準、國際人道法基本原則及其在海戰中的适用、海上維持安全行動中的武力使用問題、海上管轄權及執法行動、專屬經濟區的軍事行動等。


在開幕式上,ICRC東亞代表處主任高蘭博(Pierre Ryter)先生稱,今年是《日内瓦第一公約》通過的150周年紀念。在此意義非凡的一年,此次研讨班選定了海上武裝沖突中武力使用的問題作為主題。自1907年海牙公約後,國際社會就再未針對海戰簽訂具有法律約束力的重要公約。結合去年“新科技、新武器與國際人道法”的主題,考慮到海上軍事行動方式和手段的變化,是否需要調整或進一步發展當前的法律仍然是國際社會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其中ICRC會一直關注1949年日内瓦第二公約的适用。高蘭博先生代表ICRC東亞代表處,對新老學員表示歡迎,向各位主講嘉賓緻敬。同時,他還特别對我院緻謝,回顧了今年5月ICRC向我院學生講授國際人道法課程時雙方的愉快經曆,并期待日後更多合作。

我院常務副院長張偉作為校方代表,對ICRC各位工作人員和在場所有老師表示歡迎,并向大家轉達了黃進校長對大家及此次活動的緻意。此次研讨會是我院與ICRC第一次合作舉辦培訓活動,感謝ICRC東亞代表處的信任以及對此前合作授課的認可。我院作為教育部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擔負了人權法與人道法教育的重任。教師培訓是傳播和發展人道法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大家建立和增進友誼的良好契機。我院願與全國各方同仁一道,為國際人道法教育事業做出貢獻。張偉老師對各位參會人員犧牲暑期與家人共渡的時間來參會緻以敬意,并表示校方将盡力為各位不便之處提供幫助。

左為法大bevictor伟德官网常務副院長張偉,右為ICRC東亞地區代表處主任高蘭博先生


在為期三天的研讨活動中,參會老師熱情高漲,紛紛踴躍發言,課程多次出現延時讨論。19日下午,我院常務副院長張偉和ICRC東亞代表處向參會老師頒發證書,此次活動圓滿閉幕。


 

撰稿人:2013級碩士研究生  馬潔心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