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态 > 正文

難民法系列課程之六:Francis走過的路

來源:    發布時間:2014-04-23    點擊量:

    2014年4月17日下午2點,聯合國難民署駐華代表處官員Francis應邀來我院繼續講授難民法課程,2013級碩士生聆聽了本學期難民法系列課程的最後一課。

    與前五次課程不同,Francis并沒有繼續講授具體的難民法知識,而是講到他作為難民署工作人員走過的路。十多年來,Francis作為難民署工作人員走過中東、東歐、非洲、東南亞等地,經曆豐富。

    Francis介紹到,世界上有很多因戰争、種族沖突、宗教信仰、自然災害等造成的難民,他們的權利保障應該得到重視,難民署的工作就是為了引起世人對難民群體的關注。Francis最先去的地方是約旦,在那裡,他接觸到很多饑餓的伊拉克難民。而一些在中東阿拉伯國家自由遷徙的遊牧民族,如貝都因人,基本上都是無國籍人,他們的權利保障狀況也不容樂觀。在印尼大海嘯發生後,Francis還前去參與了海嘯援助,親眼看到了屍橫遍野。在科索沃、土耳其、緬甸等地也都留下過Francis工作的身影。“照顧一個人、兩個人是件很容易的事,照顧成千上萬的人可就困難了”,Francis這樣感慨。

    Francis回憶起在從事難民工作中遇到的困難。2003年,非洲蘇丹的達爾富爾發生了種族沖突,造成了人道主義災難。Francis于2004年去那裡度過了三個月時間,Francis坦承第一次在非洲工作會害怕很多東西,比如艱苦的環境、瘧疾等。有一次,他們一行人坐飛機去目的地,那裡沒有機場,隻好降落在一個足球場上,因為怕觸地時油箱較滿易導緻爆炸,試降三次才着陸。

    這種困難不僅是人身安全方面的,也有精神層面的。在談到不停地在世界各地奔走,怎樣平衡工作和家庭時,Francis說到在難民署工作會比較沒有安定感。年輕時,周遊世界會感到很興奮,但有了家庭之後會變得很麻煩,因為不可能總帶着家人去世界各地。而且,不停地換環境,就意味着要不斷适應新環境,離開一個地方後,可能那裡的朋友就再也不可能見到了。

    當然,Francis也和我們分享了工作中的一些驚喜。Francis在達爾富爾工作時見到了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安吉麗娜·朱莉,當Francis把與朱莉的合照發給土耳其同事時,大家都很羨慕他。

    課程結束後,師生合影留念,Francis贈送了印有聯合國難民署标志的帽子。本學期的難民法系列課程至此結束。

                                                                                                                                            撰稿人:2013級碩士研究生朱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