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落實“三全育人”的要求,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就業觀和擇業觀,提升就業能力,發揮朋輩示範作用,bevictor伟德官网于近期開展了“就業經驗校友分享”采訪活動,對各類就業/升學方向的校友進行采訪。
本篇為“就業經驗校友分享”采訪第一彈——高校就業篇,邀請到了2012級碩士、2015級博士校友石慧以及2019級博士校友劉林語做經驗分享。
1. 石慧,2012級碩士、2015級博士校友,現任青島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石慧師姐早在本科學習時,就發現自己非常喜歡高校教書育人的書香環境,兼有從事學術研究的興趣和能力,便早早确立了成為一名高校老師的理想目标,始終圍繞這一目标合理規劃、不斷自我提升。于是,她選擇繼續讀博深造,并在畢業後順利進入青島大學任教。回顧過往的求學路,石慧師姐從自身經曆出發,給出了關于讀博的心得之談。
石慧師姐分享,在很多時候,讀博都是一場與自己的“較量”,常常枯燥、時有折磨,必須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鑽研。因而有兩個特質對于讀博來說至關重要:其一是好心态,在精神上做好困難準備,能夠保持積極的學習态度、正确排遣自身壓力;其二是内在驅動力,博士期間的研究方向一旦确立,往往會伴随很長一段時間,故在制定研究計劃時應當審慎,哪怕尚不能達至确信、熱愛的程度,也要保證内心至少對此研究并不反感。此外,寫作能力、身體素質等也是在考慮讀博或讀博期間應當考量、強化的因素。
對于有志進入高校工作的同學,石慧師姐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和祝福。石慧師姐認為,對于向往擁有較為自由、可支配的工作時間的同學而言,進入高校總體上是一個相當不錯的職業選擇,但這依舊需要建立在明确的規劃之上,例如提前自問:想要進入哪一類型的高校及其門檻要求是什麼?應聘兼顧教學與科研類型的教師還是純科研類型的教師?如何完成自身科研任務?等等。石慧師姐也鼓勵,雖然過程可能是曲折的,但隻要方向明确、内心堅定,前途總會出現光明,永遠不要過度否定自己。同時,要珍惜在校期間寶貴的學術資源,與身邊優秀的老師、同學們多多交流,汲取寶貴的養分與不斷進步的動力。
2. 劉林語,2019級博士校友 ,現任汕頭大學法學院講師。

劉林語師姐分享了她的職業規劃過程,契機是在研一修習了由陳維厚老師講授的《法科研究生職業規劃和能力提升課程》,通過課程學習,她逐漸了解到了職業規劃的重要性。該課程的結課任務是提交一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書,而當時朋友圈裡一篇名為“我上了985,211,才發現自己一無所有”的文章也正受到熱轉,說明身邊人對自己的未來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感,于是她按照課程學習的要求,從自我認識,職業環境,目标制定等方面完成了這份職業生涯規劃書,确立了成為一名大學教師的職業目标。并且,從目前實際工作的體驗來看,這的确是适合自己性格和興趣的職業選擇。可見,盡早審慎思考、制定職業規劃,是減少迷茫的可行辦法。劉林語師姐還分享了自己的求職經曆。由于職業目标明确,她從準備畢業論文時,就開始持續浏覽各個高校的招聘信息,并多次投遞簡曆。因為彼時正處于疫情蔓延的時期,招聘往往都在線上進行,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課程試講以及英文面試。
對于有志進入高校工作的同學,劉林語師姐提出了三點建議。其一,要提高自身專業技能和素養,并且,鑒于目前較少學校直接開設人權法課程,還應當盡可能多涉獵其他法學學科的知識。從而有能力承擔憲法、法理等相關課程的教學任務。其二,要加強自身溝通交流能力,在高校工作經常需要和同學們溝通交流,兼顧各方的意見。其三,要做好自身時間規劃,擔任高校教師在完成課程講授之外往往還需要完成科研和其他任務,這就對個人的時間管理能力提出了要求。
圖文:吳冕君、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