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媒體報導

當前位置: 首頁 > 媒體報導 > 正文

中國發布人權白皮書寫入“生态文明建設中的人權保障”

來源:    發布時間:2014-05-21    點擊量:

2013-05-14 16:22:07  |  來源: 國際在線專稿  |  編輯:李雪姣  |

  原标題:中國發布人權白皮書 “生态文明建設中的人權保障”首次被寫入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雷湘平):中國政府14日發表《2012年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白皮書,全面介紹中國在促進與保障公民各項基本人權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進展。這是中國自1991年以來發布的第十份中國人權白皮書,“生态文明建設中的人權保障”首次被寫入。

白皮書全文約兩萬字,以大量數據和事實從六個方面介紹了中國人權事業的新進展,包括:經濟建設中的人權保障、政治建設中的人權保障、文化建設中的人權保障、社會建設中的人權保障、生态文明建設中的人權保障、人權領域的對外交流與合作。與以往相比,新發布的白皮書在體例編排上有所創新。武漢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張萬洪認為,這種劃分更加科學簡潔,也顯示出了中國将采取更加全面均衡發展的方式推進人權事業。“我們第一個白皮書強調的是生存權和發展權,到現在對于生态文明、文化發展和社會建設等方面的重視,體現出了中國政府保障和發展人權的思路越來越貼近社會的實際需求。”

  白皮書指出,繼“人權”分别被載入中國憲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中國共産黨章程之後,去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大又将“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确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标。中國政府還連續制定和實施了兩期國家人權行動計劃。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進入了有計劃、持續穩健、全面推進的新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新發布的白皮書将“生态文明建設中的人權保障”單獨作為一部分進行闡述。在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張偉看來,這具有重要意義。“環境權跟我們每個人密切相關。中國很早就意識到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要注重保護生态環境,但是這個方面的結合是非常困難的,去年的霧霾天氣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目前全社會形成了共識,要求把生态環境的建設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水平上。我覺得,新的白皮書把它列為了人權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和目标,對于現在的中國來講确實是非常必要的。”

  除了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設中的人權保障,新發布的白皮書在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保障方面也有了更加充實豐滿的内容。在“政治建設中的人權保障”章節中,白皮書總結了中國完善保障各項人權的法律制度,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推進基層民主,推進司法領域人權保障,保障公民的知情權、表達權等政治權利方面所取得的重要進展。有關專家認為,這些内容都在努力體現國際公約的要求,在保障公民人身權、獲得公平審判等具體制度設計上,尤其能看到明顯進展。另外,白皮書還介紹了中國積極開展國際人權交流與合作的情況。白皮書說,中國通過人權對話增進了解、相互借鑒。近三年來,中國與美國、歐盟、英國、德國等分别舉行人權對話,還與美國舉行中美法律專家交流,與歐盟舉行中歐司法研讨會,與澳大利亞開展人權技術合作項目等。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張偉說,在人權問題上中國和歐美發達國家要繼續加強對話,增進理解,減少誤判。

“還是要更多的交流和對話,批評和指責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我們現在與西方的交流已經進入到技術層面上。中國在這個方面(人權保障方面)有很多好的政策和措施,在交流過程中也給西方帶來了很大啟發。”

  不過,專家同時表示,在看到中國人權事業進步的同時,仍要看到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對此,新發布的白皮書也坦言,“在中國,實現更高水平的人權保障,任務依然十分繁重”。

原文鍊接:http://gb.cri.cn/42071/2013/05/14/5892s4115058.htm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