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人信息
姓名:孫萌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5年5月24日
職稱:教授
工作單位:bevictor伟德官网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澱區西土城路25号,bevictor伟德官网
郵政編碼:100088
電話:58908276 傳真:58908277
電子郵件:selmas2003@aliyun.com
二、教育背景:
1994年9月-1996年7月 山東政法學院 法律系 本科
1996年9月-1999年7月 山東大學 法學院 碩士研究生
2000年12月-2003年9月 北京大學 法學院 博士研究生
三、工作經曆:
1999年7月-2000年8月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法官培訓處 法官
2004年3月至今 中國政法大學 人權與人道主義法研究所 講師、副教授、教授
2011年8月-2012年8月 瑞典隆德大學博士後、羅爾瓦倫堡人權研究所訪問學者
四、學術作品:
(一)獨著:
1、《聯合國維和行動違法責任研究》,知識産權出版社,2005年第4月版。
2、《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的可訴性》,知識産權出版社,2010年第11月版。
3、《中國與聯合國人權機制:影響與變革》,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20年版8月版。
(二)參著:
1、班文戰:《婦女人權知識讀本》,湖南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2、饒戈平:《國際組織與國際法實施機制的發展》,北大出版社,2013年版。
3.夏吟蘭:《中國對于<兒童權利公約》的批準與實施》,《從父母責任到國家監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
4. 劉小楠:《性别與人權》,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9年12月版。
(三)論文:
1. “聯合國規制跨國公司人權責任的新發展及挑戰”,《人權》,2020年第6期。。
2. “聯合國人權機制在人權領域全球治理中的挑戰和作用”,《人權研究》,2020年第2期。
3. “亞投行為全球治理注入新動力”,《人民日報》,2020年8月27日。
4. “中國減貧事業對全球人權治理的貢獻”,《光明日報》,2020年8月26日。
5. China and the Special Procedures of the UN Human Rights Council: Is China Cooperative and Can They Work Better With Each Other? Human Rights Quarterly, vol. 42, 2020.
6. “美國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對就業歧視的救濟”, 《反歧視評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9年8月版。
7. “中國參與聯合國人權機制與國際人權話語權的提升”,《外交評論》,2019年第3期。
8. “中國對于聯合國人權機制發展的貢獻”,《光明日報》,2019年6月20日。
9. “我國對于《兒童權利公約》的批準與實施”, 《從父母責任到國家監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8年10月版。
10. 《人權法學課程設置與教學方法探析》, 《中國政法大學教育文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8月版。
11. “條約機制之調查程序研究”,《未名飛鴻》,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1月。
12. Cordination Within UN Human Rights Sytem And Its Challenge To China,Human Rights And Good Governance. Brill, 2016.
13. “論聯合國人權機制的整合”,《世界經濟與政治》, 2017年第6期。
14. “中國與聯合國人權機制:曆史維度的研究”,《人權領域的國際合作與中國視角》,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17年6月。
15. “中國履行國際人權義務的路徑與特色”,《東嶽論叢》,2017年第3期。
16. “論保障水權的國家義務”,《人權》,2016年第6期。
17. “人權發展的中國和國際人權交流與合作”,《國際法研究》,2016年第6期。
18. On the Duty of the Government to Safeguard the Right to Water,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2016, vol.6.
19. “論我國當前法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國政法大學教育文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8月版。
20. “中國與聯合國人權制度”,《外交評論》,2015年第2期。
21. “普遍定期審議機制與中國實踐”,《政法論叢》,2015年第3期。
22. “《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實施機制解析”,《人權》,2013年,第3期。
23. “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的國際可訴性”,《山東大學學報》,2012年第5期。
24. “中國婦女的财産權的保障與實現”,《理論研究》,2014年第1期。
25. “緊急狀态下人權保障的區域标準與實踐”,《北京大學國際法與比較法評論》,2010年第8期。
26. “緊急狀态下人權保障的美洲标準與實踐”,《東嶽論叢》,2010年第4期。
27. “健康權的可訴性研究”,《人權研究》第10卷,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
28. “兒童醫療保障制度——國際标準和國内實踐”,《兒童權利與法律保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
29. “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的可訴性:歐洲标準與實踐”,《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的可訴性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
30. “緊急狀态下人權保障的歐洲标準與實踐”,《山東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
31. “歐洲人權機構對緊急狀态下的人權保障”,《人權研究》,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
32. “國際人權法與國際人道主義法之比較”,《東嶽論叢》,2008年第2期。
33. “虐囚事件與國家責任”,《人權研究》,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34. “聯合國集體安全行動與禁止使用武力原則的實施”,《外交評論》,2008年第3期。
35. “論聯合國對違法責任的救濟途徑”,《國際法學論叢》,中國方正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
36.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成因及預防”,《當代教育科學》,2006年第11期。
37. “從高校的人權法教學看人權教育問題”,《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原《吉林教育科學》),2007年第4期。
38. “從婦女人權的特性看男女平等的法律定位”,《東嶽論叢》,2006年第4期。
39. “論聯合國對違法責任的救濟途徑”,《國際法學論叢》,中國方正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
40. “美在虐囚事件中違反國際人道主義法的國家責任”,《法制日報》,2004年6月24日。
41. “論聯合國的國際責任能力”,《外交評論》,2006年第2期。
42. “論國家責任制度在聯合國組織的适用”,《中國法學》,2005年第1期。
五、科研項目:
1. 教育部項目:5G時代對于隐私權的保護研究
2. 教育部項目:中國與聯合國人權機制研究:影響與變革
3. 司法部項目:國際人權法對個人權利的救濟
4. 司法部項目:國際人權法對于引渡和遣返的影響
5. 人權研究會項目: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研究——以普遍定期審議機制為重點
6. 人權研究會項目:國家規制本國跨國公司域外行為的人權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