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
1、《刑事訴訟指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87年2月
2、《刑事訴訟法學研究綜述與評價》,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1年4月
3、《比較檢察概論》(合著), 中國檢察出版社 1991年11月
4、《論證據》,警官教育出版社 1989年12月
5、《中國刑事訴訟程序研究》, 法律出版社 1993年2月
6、《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改建議稿與論證》(副主編), 中國方正出版社 1995年7月
7、《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釋義與應用》 (副主編),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6年6月
8、《出庭公訴理論與實踐》(合著) ,電子工業出版社 1996年5月
9、《刑事訴訟法學系列叢書》(副主編),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6年5月
10、《第一審程序論》(合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89年9月
11、《刑事訴訟法專論》(主編),方正出版社 1998年12月
12、《刑事訴訟法實施問題研究》(合著), 中國法制出版社 2000年5月
13、《金融欺詐的預防與控制》(副主編), 中國法制出版社 1999年
14、《兩岸比較刑事訴訟法》(合著),台灣五南圖書印刷公司 1996年11月
15、《中國法制改革》(合著), 廣角鏡出版社 1994年
16、《聯合國刑事司法準則與中國刑事法制》, 法律出版社 1998年11月
17、《證據法學》,法律出版社2001年
18、《刑事證據法原理與适用》(主編),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1年4月。
19、《刑事訴訟法實施問題與對策研究》(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
20、 《訴訟法學研究(第一卷)》,(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10月
21、《視聽資料研究綜述與評價》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2年2月
22、《訴訟法學研究》第二卷,(主編),中國檢察出版社2002年3月
23、《訴訟法學研究》第三卷,(主編),中國檢察出版社2002年7月
24、《訴訟法學研究》第四卷,(主編),中國檢察出版社2002年12月
25、《訴訟法學研究》第五卷,(主編),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年5月
26、《訴訟法學研究》第六卷,(主編),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年9月
27、《訴訟原理》(主編), 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
28、《正當程序文獻資料選編》(主編),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4月
29、《刑事訴訟法修改專題研究報告》(合著),公安大學出版社 2004年7月
30、 《正當程序文獻資料選編》(主編),公安大學出版社 2004年4月
31、《訴訟原理》(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4年10月
32、《刑事審前程序改革與展望》(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
33、《現代公訴制度研究》(合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2月
34、《正當法律程序研究》(合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
35、《刑事審前程序改革實證研究》(合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年3月
36、《邁向理性刑事訴訟法學》(獨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
37、《偵查訊問程序改革實證研究》(合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2007年3月
38、《部門法學哲理化研究》(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
教材 :
1、《法學教程》, 遼甯人民出版社 1985年
2、《刑事訴訟法學》(主編), 對外貿易教育出版社 1989年1月
3、《刑事訴訟法學》(副主編),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0年
4、《刑事訴訟法學》(主編),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4年
5、《中國刑事訴訟法》( 主編),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3年
6、《外國訴訟法概論》 (副主編),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4年12月
7、《中國刑事訴訟法》 (主編),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6年12月
8、《刑事訴訟法學(統編)》(主編),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6年至1999年連續修正并印刷九版
9、《刑事訴訟法學(新編)》( 副主編),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6年8月
10、《證據學》(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
11、《司法鑒定法律知識導讀》(主編),法律出版社2001年6月。
12、《刑事訴訟法案例教程》(主編),知識産權出版社2001年9月。
13、《刑事訴訟法(修訂)》,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
14、《刑事訴訟法學》,北大出版社2002年版
15、《刑事訴訟法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
16、《證據法學》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出版;
17、《證據法學》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18、《證據學》,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
論文 :
1、《論刑事訴訟中如何貫徹綜合治理的方針》,《法學研究》 1985.5
2、《論我國實事求是的證據制度的創立與發展》,《學習與探索》 1985.6
3、《論刑訴二審如何參照一審進行》, 《電大法學》 1985.12
4、《四川三縣綜合治理調查報告》 ,《中國法學》 1985.1
5、《對公訴案件調查後的處理》 ,《河南司法》 1985.12
6、《涉外刑訴程序初探》 ,《政法論壇》 1986.5
7、《試論律師辯護制度的中國特色》, 《訴訟法論叢》 1985.1
8、《論法庭調查》 ,《法學研究》 1988.3
9、《論法庭審判中的審判長、公訴人和辯護律師》, 《政法論壇》 1988.6
10、《略論台灣刑事訴訟法》(合著) ,《法學研究》 1990.1
11、《模拟法庭為教學改革開路》 ,《政法論壇》 1989.2
12、《從蘇俄刑訴原則看我國刑事訴訟基本原則》, 《法制日報》 1989
13、《論刑訴法學教學改革》, 《高等法學教育》 1989
14、《刑事訴訟法學結構的思考》, 《高等法學教育》 1991
15、《論法人犯罪案件刑事訴訟程序》(合著), 《政法論壇》 1993.3
16、《刑事訴訟職能論》(合著) ,《現代法學》 1992.4
17、《法人犯罪被告人的确定》(合著), 《中央管院學報》 1993.4
18、《刑事審判程序的修改和完善》 ,《政法論壇》 1994.4
19、《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新走勢》, 《政法論壇》 1994.3
20、《市場經濟與刑事審判模式改革》 ,1994刑訴國際研讨會論文
21、《退回補充偵查之研究》 ,台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95.10
22、《修改刑訴法的宏觀思考》 ,香港廣角鏡出版社 1994.3
23、《刑事訴訟證明标準》 ,1995年刑訴法學國際研讨會論文
24、《我國辯護制度的曆史性變革》, 《中國律師》 1996.3
25、《庭審改革與實務》 ,《法制日報》 1996.5.30
26、《更新觀念,明确價值取向》, 《法制日報》 1996.2.6
27、《反貪秘密偵查及其證據力》,《第七屆國際反貪大會文集》 紅旗出版社1996年9月版
28、《十六載的實踐與探索》 ,《檢察日報》1996.10.24
29、《既要打擊犯罪,又要保護公民合法權益》, 《廣州法制報》1996.4.13
30、《兩手抓的策略與方法》 ,《檢察日報》1997.3.17
31、《論公開審判》 ,《法制日報》1997.12.19
32、《簡論"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事實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的适用》,《政法論壇》1997.3
33、《刑事訴訟與人權保障》, 《訴訟法論叢》第1卷
34、《簡論金融詐騙案件的證據及偵查綱要》, 《政法論壇》 1998.6
35、《聯合國公正審判标準與中國刑事審判程序改革》, 《中國法學》1998.2
36、《我國加入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刑事立法條件已經成熟》(合著) ,《政法論壇》1998.3
37、《刑事訴訟法修改後我國證據制度的改革和變化》(合著) ,《中國刑事法雜志》1999.4
38、《關于人民法院陪審員制度的建議》 ,《北京觀察》 1999.10
39、《言詞證據必須用實物證據檢驗》 ,《北京青年報》 1999.9
40、《刑事訴訟法學五十年》(合寫) ,《法制世界》 1999年第5期
41、《刑事訴訟法學回顧與前瞻》(合寫), 《人民檢察》 1999年第6期
42、《客觀真實管見》, 《中國法學》2000年
43、《二十一世紀檢察機關的角色定位》 ,《新世紀檢察》 2000年第1期
44、《中國刑事庭審制度改革與特色》(合寫), 《中國刑事法雜志》2000年第1期
45、《檢察官在刑事訴訟中的角色定位》 ,《檢察日報》 2000年5月31日
46、《自由裁量與不起訴制度的完善》(合寫), 《人民檢察》2000年6月
47、《關于誘惑偵查法律問題的對話》,《檢察日報》2001年1月18日
48、《刑事證據前沿問題研究》(合著),《證據學論壇》第一、二卷,2000年10月、2001年1月
49、 《公正與效率的辯證統一》,《人民日報》,2001年2月21日第十一版
50、 《刑事辯護制度實施的現實分析》,《法制日報》,2001年4月8日
51、 《沉默權與我國刑事改革》,《法學論壇》,2001年5月第三期
52、《刑事辯護的障礙與困惑》,《河南法學》,2001年5月第三期
53、《論刑事訴訟法律觀的轉變》,《政法論壇》,2001年第二期
54、《證據的關聯性》,《南方周末》,2001年4月
55、《酌定不起訴是有罪認定嗎?》(合作),《人民檢察》,2001年第八期
56、《我國偵查程序改革略探》(合作),《金陵法學評論》,2001年秋季版
57、《刑事司法賠償》(合作),《瞭望新聞周刊》,2001年10月15日
58、《建立符合國際标準化的司法體制》,《人民法院報》,2001年12月14日
59、《公正與效率的司法體制保障》,《人民日報》,2001年12月19日
60、《法律真實與客觀真實論争》(合作),《檢察日報》,2001年10月12日
《法律真實與人權保障》(合作),《檢察日報》,2001年11月13日
61、 《證明标準的立法視角》(合作),《檢察日報》,2001年10月16日
62、 《交叉詢問制度研究》(合作),《訴訟理論與實踐》,2001年10月,人民法院出版社
63、《論證據裁判原則》 《法律應用研究》2002年1月
64、《刑事證據立法之新視野》《法律應用研究》2002年1月,
65、《應當區分證明标準與裁判事實》人民法院報2002年2月,
66、《刑事證明标準的背面:無罪裁判》人民法院報2002年3月,
67、《刑事訴訟:再話觀念轉變》檢察日報2002年3月。
68、《WTO與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政法論壇》2002年4月;
69、《人民陪審制度的完善與改革》,《光明日報》2002年6月18日;
70、《證據運用規則及注意的問題》,方正出版社2002年6月;
71、《刑事辯護的障礙與困惑透視》,《司法公正與司法改革》,檢察出版社2002年5月;
72、《沉默權與我國刑事政策》,《沉默權問題研究》,公安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
73、《進一步解決法院行政化問題》,《司法審判動态與研究》,法律出版社;
74、《重塑刑事司法的人文精神》,《檢察日報》2002年5月31日;
75、《司法體制與司法公正、效率》,《公正與效率的法理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4月。
76、《論偵查模式的轉換和改革》,《偵察論壇》公安大學出版社,2002年9月;
77、《客觀真實與法律真實的争論》,《法律服務時報》2002年8月;
78、《零口供與沉默權》,《法律服務時報》2002年8月。
79、《确立由證到供偵查模式勢在必行》,載《人民公安報》2002年11月20日;
80、《現代證據裁判原則若幹問題探讨》,載《北京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2年第2期。
81、《完善訴訟程序是政治文明的标志》,載《檢察日報》2003年2月11日;
82、《論刑事法律觀念轉變》,載《中國訴訟法學精萃》2002年卷;
83、《關注刑事辯護,實現控辯平衡》,載《檢察日報》2003年3月18日;
84、《刑事審判:須進一步強化抗辯》,載《檢察日報》2003年3月6日;
85、《死刑案件程序之人權保障價值分析》(合著),載《山東審判》2003年第1期;
86、《俄羅斯刑事訴訟結構轉向當事人主義》(合著),載《檢察日報》2003年3月4日;
87、《無罪推定原則滲透下偵查之架構》(合著),載《四川社會科學》2003年第2期;
88、《偵查模式轉變》,載《江蘇警方論壇》;
89、《“你有何證據證明你沒有殺人”随感》,載《訴訟法學研究》第四卷;
90、《走向理性化的國家賠償制度》(合著),載《政法論壇》2002年第4期。
91、《論韋伯的“形式理性”理論與刑事證據法的“理論基礎”》,載《證據法論壇》第6卷,2003年5月出版;
92、《理應使合議庭有職有權》,載《法律服務時報》2003年6月6日;
93、《沉默永遠是一種選擇》,載《法制日報》2003年6月5日;
94、《論刑事訴訟法律觀的轉變》,載《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年鑒》2003年版;
95、《從政治文明的角度看待程序問題》,載《訴訟法學研究》第5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96、《訴訟原理研究》,載《訴訟法學研究》第5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97、《普通程序被告人認罪案件簡化審》,載《新世紀檢察》2003年7月;
98、《正當程序斷想》,載《檢察日報》2003年8月5日;
99、《聯合國刑事司法準則與公安法治》,載《山東公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第4期;
100、《檢察引導偵查疑難問題對話》,載《上海檢察調研》2003年7月版;
101、《為超期羁押“号脈”》(合),載《法制導報》2003年11月;
102、《兩大法系檢察機關偵查權有趨同趨勢》(合),載《檢察日報》2003年10月;
103、《檢察機關偵查權局部調查》(合),載《檢察日報》2003年11月;
104、《訊問被告人程序之改革》,載《偵察論壇》2004年2月出版;
105、《刑訴法再修改要論》(合),載《法學雜志》2004年第1期;
106、《訴訟預防意識》,載《檢察日報》2004年2月。
107、《訊問被告人程序之改革》,載《偵查論壇》2004年2月
108、《人民監督員制度是一項有生機和活力的制度》,載《人民檢察》2004年第2期
109、《人文精神與刑事訴訟法的修改》,載《政法論壇》2004年第3期
110、《刑訴法再修改要論》,載《法學雜志》2004年第1期
111、《監督、獨立與司法公正關系的辯證》,載《人大研究》2004年第3期
112、《訊問犯罪嫌疑人程序研究》——以遏制刑訊逼供為目标,載《貴州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113、《執法觀念的嚴重錯位》,載《民主與法制》2004年5月上半月刊
114、《司法鑒定制度應遵守的原則》,載《中國司法鑒定》2004年第4期
115、《私有财産保護入憲法呼喚财産處置的法律正當性》,載 《人民法院報》2004年6月
116、《強制收治“精神病人”應法治化》,載《人民法院報》2004.6
117、《以正當程序理念構建中國偵查制度》,載《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第2期
118、《論我國刑事訴訟法的法典化》,載《中國司法》 2004年7月
119、《刑訴法修改與刑事訴訟理念(上、下)》,載《浙江檢察》2004年5、6期
120、《強制醫療:有待嚴密的程序規制》,載《檢查日報》 2004年8月19日
121、《論我國刑事訴訟原則體系的構建》,載《中國司法》 2004年第11期
122、《證據熱點問題研究》,載《偵查論壇》第四卷
123、《訊問中的人權保障》 ,載《偵查訊問與人權保障研究 》2004.10月
124、《無罪推定原則滲透下偵查程序之構架》,載《中國訴訟法學精粹》2004年卷
125、《科技證據及其運用》,載《刑事司法指南》 2004年第19期
126、《新形勢下職務犯罪的特征及其預防》,載《政府法制建設》2004年第5期
127、《刑事訴訟中檢察官的思維轉型》,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5年1月第13卷
128、《公訴人如何出現思維的轉型》,載《檢察日報》2005年1月27日第三版
129、《确立以客觀事實為基礎的法律真實觀》,載《法學研究》2004年第6期
130《證據法學面臨的問題與挑戰》,載《刑事訴訟法與證據的适用》2004年一卷
131、《刑訴法修改前之一、之二》,載《公民與法》2005年第4、5月總第58期
132、《權利保障與權力制衡——我國刑事審前程序改革的基本思路》,載《中國司法》2005年第1期
133、《科技證據的法定化——刑訴法修正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載《南都學壇》2005年第2 期
134、《刑事證據立法若幹問題》,載《刑辯之苑》2005年3月第6期
135、《錯案昭雪:必須從偶然走向必然》,載《檢察日報》2005年6月21日第3版
136、《鑒定結論質證問題研究》(上),載《中國司法鑒定》2005年2月
137、《鑒定結論質證問題研究》(下),載《中國司法鑒定》2005年6月
138、《一項有利于司法公正的舉措》,載人民日報2005年9月21日
139、《刑事訴訟法再修改的理性思考》,載《政法論壇》2005年5月第23卷,140、《科技證據的法定化》,載《南都學壇》2005年2月第25卷
141、《制度改革觀念先行》,載《人民檢察》2006年第1期
142、《交叉詢問規則》,載《中國律師》2005年第12期
143、《論我國不起訴制度構建》,載《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06年1月第18卷總第85期
144、《刑事訴訟交叉詢問的緣起》,載《人民法院報》2006年4月21日
145、《檢察環節證據運用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載《人民檢察》2006年第10期
146、《刑事起訴與不起訴制度研究觀點綜述》,載《法學雜志》2006年第3期
147、《各國刑事司法的新發展與我國刑訴法的修改》,載《澳門檢察》2006年3月第6期
148、《如何運用證據查辦商業賄賂犯罪》,載《檢察日報》2006年7月17日三版
149、《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方法的轉型》,載《中國刑事法雜志》2006年第5期
150、《上海、重慶、吉林等地人民檢察院糾防超期羁押工作機制評析》,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6年4月第14卷總第64期
151、《商業賄賂犯罪與證據》,載《訴訟法學研究》第十一卷
152、《刑事訴訟交叉詢問的普及》,載《人民法院報》2006.6.9B3版
153、《刑事訴訟交叉詢問的功能定位》,載《人民法院報》2006.6.16B3版
154、《反恐怖訴訟程序立法模式》,載《現代世界警察》2006年第11期
155、《死刑的實體和程序控制》,載《中國司法》2006年第8期
156、《論刑事司法體制改革與訴訟結構之調整》,載《環球法律評論》2006年第5期
157、 《死刑複核的性質定位和運作》,載《人民法院報》 2007.3.27
158、 《寬嚴相濟與刑事執行》,載《中國司法》 2007年第6期
159、《聯合國刑事司法準則與中國刑事訴訟法的再修改》,載《中國司法》2006年第6期
160、《中國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之構建》,載《國家檢察官學院河南分院學報》2006年第4期
161、 《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方法的轉型――兼論在刑事訴訟法學研究中使用實證研究方法的意義》,載《 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7年第1期
162、《和合思想與刑事訴訟法再修改》,載《河南法學》2006年第3/4期合訂本
163、《刑事訴訟自白認罪減刑規則研究——剖析建構中國特色刑事訴訟分流體系的根本出路》,載《鐵道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7年第1期
164、《刑民交叉:是否必須“先刑後民”》,載《檢察日報》2007年8月9日
165、《聯合國刑事司法準則與中國刑訴法再修改》,載《人民檢察》2007年第11期
166、《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與刑事偵查程序》,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
167、《刑事訴訟與人權》,載《人權雜志》2007年第8期
168、《寬嚴相濟與刑事執行》,載《中國司法雜志》2007年第7期
169、《用權力結構模式原理定位中國檢察制度》,載《檢察日報》2007年10月9日
170、《從有效辯護原則看我國辯護制度改革》,載《中國律師》2007年第10期
171、《刑訴法再修改理性思考論綱》,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7年第5期
172、《偵查改革與正當程序》,載《偵查論壇》2007年第七卷
173、《無罪推定與刑事判決》,載《杭州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第29卷第五期
174、《訴訟法角度抑制酷刑對策論綱》,載《南都學壇》2007年第6期
175、《高舉旗幟,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監獄學理論》,載《監獄理論研究》2007年第2期
176、《寬嚴相濟與刑事審判程序》,載《人民司法》2007年第21期
177、《審查起訴與寬嚴相濟》,載《河南法學》2008年第1期
178、《寬嚴相濟與刑事訴訟》,載《東方法學》2007年第3期
179、《檢察學:如何才能成為一門學科》,載人民檢察20 08年第4期
180、《從“應當如實回答”到“不得強迫自證其罪”》,載《法學研究》2008年第2期
181、《修改律師法就等于修改刑事訴訟法》,載《檢察日報》2008年4月6日
182、《聯合國刑事司法準則與刑訴法再修改》,載武漢大學《刑事法論壇》第四卷
183、《權利結構模式原理與中國檢察制度》,載《檢察日報》2008年5月19日
184、《新律師法實施及其與刑訴法銜接》,載《中國司法》2008年第5期
185、《刑事訴訟法修改理性思考》,載《法學雜志》2008年第1和2期連載
186、《日韓司法制度改革概述》,載《中國司法》2008年第6期
187、《論我國反恐怖主義犯罪特别訴訟程序的構建》,載《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
188、《傳聞證據規則的基本問題及其在我國的适用》,載《證據科學》2008年第3期
189、《司法鑒定實施過程訴訟化研究》,載《中國司法鑒定》2008年第5期
190、《貪污賄賂案件中推定的運用》,載《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8年第6期
191、《論中國特色被告人認罪案件訴訟程序的構建》,載《人民檢察》2008年第14期
192、《刑事被告質證權簡要探析》,載《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8年第5期
近年來主要學術成果:
樊崇義教授近年來出版發表的《訴訟原理》(主編,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刑事訴訟法實施問題與對策研究》(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證據法學》(第一、二、三版,主編,法律出版社)以及在《中國法學》、《政法論壇》等刊物上發表的《客觀真實管見》、《論刑事訴訟法律觀的轉變》等多本專著和論文中,反映和體現了以下創新觀點:
1、法律真實觀
2、訴訟認識論
3、關于刑事訴訟法律觀轉變的研究
4、關于刑事訴訟“以人為本”,體現文明司法和人文精神的研究
5、關于完善訴訟程序,加強人權保障同政治文明的關系的研究
6、關于偵查模式轉型的研究
我國現行的偵查模式可概括為“從供到證”,即口供本位。這種偵查模式存在着明顯的弊端和危害。有鑒于此,我提出了偵查模式實現從口供本位向物證本位轉變的主張,物證本位是指訴訟的進行要以實物證據的調查、收集和運用為主,以言詞證據為輔的一種偵查思路和模式。從口供本位轉向物證本位要經曆一個艱難的磨合過程,這個過程也是實現偵查工作現代化的過程,更是在偵查領域中實現法治化的過程。我認為,轉換偵查模式的對策和措施應從五個方面着手:(1)完成訴訟價值觀念的轉變是關鍵(2)大力發展和使用刑事科學技術是偵查工作的發展方向(3)健全和完善偵查的配套法律、法規(4)加大偵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5)優化偵查隊伍的專業結構,建立一支專家型的科技偵查隊伍。
7、關于實證研究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