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楊博超
出生年月:1986年6月
職稱:副教授
工作單位:bevictor伟德官网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澱區西土城路25号bevictor伟德官网
郵政編碼:100088
電子郵件:yangbochao@cupl.edu.cn
個人簡介/研究領域
中國政法大學“青年拔尖人才”。曾任愛爾蘭人權中心高級研究員(senior research fellow)、都柏林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SPIRe)兼職研究員。《人權研究》(季刊)責任編輯。在CSSCI/SSCI期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和理論文章。研究成果被人大複印資料,《社會科學文摘》,以及光明網(理論頻道)、中國網、中國人權網、鳳凰網等重要報刊複印資料和多媒體平台轉載。主持或作為主要參與人參與馬工程、國社科、教育部、司法部、北京市社科等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和一般項目。曾赴中宣部人權事務局、中宣部專班借調工作。撰寫多篇要報獲中央領導同志和省部級領導肯定性批示。多次受邀代表中國人權研究會、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參加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會議,并做主題發言。
研究領域:國際法、國際人權法、國際人權條約機制、武裝沖突中平民保護、維和行動法律機制
教育背景
- 法學博士 愛爾蘭國立大學(高威)、愛爾蘭人權中心
· 評審委員會評定“優秀博士論文(Distinction)”
- 法學碩士 哈爾濱工業大學法學院
· 優秀碩士生學位論文(銀獎,文科最高獎項)
- 碩士證書 國際投資與仲裁(Diploma)布魯塞爾自由大學(VUB)
· 歐盟伊拉斯莫斯(Erasmus+ Programme)全額獎學金支持
· 榮譽畢業(Distinction)
- 法學學士 黑龍江大學法學院
· 黑龍江省優秀畢業論文、優秀畢業生
職業經曆/學術兼職
- 最高人民法院(國家法官學院)“一帶一路”司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 愛爾蘭人權中心(Irish Center for Human Rights)客座研究員
- 愛爾蘭博士論文診所(Dissertation Doctor’s Clinic)兼職學術顧問
- 歐洲議會中歐友好小組 項目官員/議員助理(2010-2011)
近年學術成果
1.《當代中國人權觀的文化底蘊與時代價值》載《人權》2023年第1期;
2.《“文明沖突”還是“多元共存:人類文明新形态視野下的人權理念重構”》載《理論探讨》(CSSCI)2022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3.《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文化底色及其國際法意涵》載《求是學刊》(CSSCI)2022年第3期;
4.《“一帶一路”商事争端解決機制的體系建構與發展面向》載《商業研究》(CSSCI)2022年第3期(社會科學文摘轉載);
5.《“法庭之友”的多元檢視———兼論我國專家法律意見制度的構建》載《學習與探索》(CSSCI)2022年第6期;
6.《當代中國人權觀的文化底蘊與時代價值》載《人權》(CSSCI)2023年第1期。
7.《為破解全球人權治理困境貢獻中國智慧》載《光明日報》,2023年7月6日;
8.《共譜南南人權合作新篇章》載《人民日報》,2021年12月8日16版。
課題基金
1. 北京社科基金(2022)“中國人權發展道路的理論品格和世界意涵研究”(主持);
2. 國家社科基金(2022)“中國通過國際組織平台提升人權影響力研究” (參與);
3. 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2021)“中國式人權文明新形态研究”(參與)
4. 司法部(2020)“5G時代對于隐私權的影響”(參與);
5. 國家社科基金(2018)“新時代體育和港澳居民國家認同建構路徑研究”(參與,已結項)。
會議報告
1. 2022 年,參加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 50 屆會,在“高級專員關于國家在應對流行病和其他衛生緊急情況方面的中心作用及其社會經濟後果”的議程下做主題發言;
2. 2021 年,參加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 47 屆會,在與“國際團結問題特别報告員對話”的議程下做主題發言;
3. 2019 年,中歐人權研讨會(奧地利維也納),做“人權的共同價值與包容性發展”主題發言;
4. Bruges (2018), Oral presentation,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 diverse interpretation of human rights norms’, China-EU Human Rights Sympos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