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新聞

學術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研究院新聞 > 學術資訊 > 正文

“全面依法治國與人權保障”專題研讨會順利召開

來源:    發布時間:2024-06-25    點擊量:

 6月21日,由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主辦、bevictor伟德官网承辦的“全面依法治國與人權保障”專題研讨會在安徽合肥召開。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多位理事、特邀理事和來自國家機關、知名高校、科研機構人權領域專家學者等近百人參會。

 開幕式環節由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周樹春主持。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理事長謝伏瞻首先緻辭,他表示,在全面依法治國偉大實踐中,黨中央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加強人權保障,把尊重和保障人權作為治國理政的一項重要工作,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鮮明提出“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成功走出一條适應中國國情、符合時代潮流的人權發展道路。

(謝伏瞻緻辭)

 校長馬懷德在緻辭中指出,人權法治保障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促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有力保障。要強化人權觀念,切實發揮法治在人權保障事業中的重要作用,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人權法治保障體系,實現人權保障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為全球人權治理提供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

(馬懷德緻辭)

 安徽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鄭明武向與會專家和領導介紹了安徽省的基本情況以及在人權保障方面取得的諸多成就。他講到:“中國式現代化的安徽實踐正在火熱進行中,我們有信心為進一步走好中國式人權發展道路做出更多的安徽探索,貢獻更多的安徽力量。”

(鄭明武緻辭)

 大會發言環節,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一級巡視員李曉表示,中國依法保護婦女兒童權益,通過多年不懈努力盡可能實現普遍平等的人權司法保護。全國殘聯原副理事長相自成介紹了我國殘疾人權利保障事業的全面發展,努力實現“平等、參與、共享”的發展目标離不開法治的環境和基礎。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郭晔圍繞着“促進男女平等和婦女全面發展的國家機制”主題介紹了中國婦女兒童權益的保障情況。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鄭筱筠以“人民幸福是最大的人權”為題發言,從西藏人民宗教自由權利的保障視角講述了中國人權發展的故事。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咨詢委員會專家劉昕生說,全面依法治國深刻反映了中國在不斷探索發展,不斷創新适合中國國情道路的曆程,為國際人權保護事業注入新的能量。


 下午的分論壇環節,來自中央黨校、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複旦大學、吉林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和我校等二十餘所高校的專家學者圍繞“憲法全面實施與人權保障”“完善法治建設與人權保障”“國際領域及特定群體的人權保障”三個議題展開交流,深入探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保障法治體系為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多樣性作出的貢獻。


【分論壇一:憲法全面實施與人權保障】


 分論壇一由bevictor伟德官网常務副院長張偉主持,雲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紅春擔任聯絡人。

 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常健以《尊重人權與保障人權的相互限制與相互補充》為題作論壇發言。他通過對知網有關人權文獻的檢索發現,國内人權研究文獻中對保障人權的關注度大大超過對尊重人權的關注度。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朱力宇的發言題目為《我國第五次修憲與生态文明建設的法治保障》,他強調,第五次憲法修改後近六年多來,在法律層面的立法,完善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作為人權範疇内環境生态權利的法律規範體系,進一步為今後制定環境法典奠定了制度基礎。複旦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陸志安帶來了題為《人權入憲與中國人權立法》的主題報告,他建議在我國原有立法上增設人權的基礎性立法,上接國際人權标準,下接我國發展實際,實現真正的尊重與保障人權。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教授上官丕亮以《法律适用中的憲法實施與人權的司法保障》為題進行了發言。他指出,法院在審判案件進行法律适用時通過“依憲釋法”方式,不僅間接地實施了憲法基本權利條款,而且通過司法方式保障了公民的基本人權。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雷磊的發言題目為《人的尊嚴是人權的基礎嗎》。他圍繞着“尊嚴是人權的基礎這個問題為什麼重要?”“如何論證人權的存在?”“尊嚴在何種含義上能或者不能構成人權的基礎?”等問題進行了深刻闡述。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劉紅臻以《憲法人權條款的功能與實施》為題進行了報告發言。她指出,要想真正人權憲法條款獲得實施,需要在部門法中體現,以及需要利用好合憲性審查機制。北京理工大學(珠海)民商法律學院院長、教授楊成銘的發言題目是《全面依法治國下氣候人權的保障》。楊教授提出,環境權是一項普遍的人權,我們需要為氣候人權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自覺守法。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唐穎俠以《全面依法治國與企業人權責任的實現路徑》為題目進行報告,她提出在頂層設計上,要以制定獨立的工商業與人權的行動計劃作為指引;。雲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紅春的發言題目是《“尊重與保障人權原則”在司法裁判中的運用》。他強調,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基于對司法裁判文書的統計分析,展現了司法裁判中引用憲法“人權條款”樣态和邏輯并提出了針對性建議。浙江理工大學法政學院副院長、副教授李子瑾以《全面依法治國與平等權保障和促進》為題進行報告。她指出,無論是平等理念的發展,還是平等權保障與促進的制度和實踐,都與全面依法治國的理念、制度和實踐發展密不可分。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王旭的發言題目為《人權條款入憲的中國憲法學意涵及理論創新》。他指出人權條款入憲的理論創新包括:一方面,規範結構看,它豐富了基本權利的邏輯結構和邏輯單位;另一方面,基本權利的概念變得更加曆史的、具體的、實踐的。


【分論壇二:完善法治建設與人權保障】


 分論壇二由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一級巡視員李曉主持,武漢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彭苓萱擔任聯絡人。

 華中科技大學人權法律研究院研究員、秘書長滕銳的發言題目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背景下的人權保障》。他指出,黨高度重視民族工作,要立足我國悠久的曆史,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構建自己的共同體體系和人權體系。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周偉以《個人數據的司法保障:人臉識别的司法案例》為主題,他認為人臉信息屬于敏感個人信息,應平衡好個人信息保護與公共事務管理中個人信息合理利用的關系,推動加強個人信息保護與公共服務信息化建設的協同發展。中央黨校教授李雲龍的發言題目是《鄉村振興中的人權法治保障》,他提出鄉村振興實踐對人權法治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進一步完善涉農法律體系的完善與适應性。西北政法大學國家安全學院院長、教授舒洪水的發言題目是《中國的反恐去極端化與法治保障》。他指出,在反恐去極端化過程中,應堅持全面保障人權原則,注重尊重和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人權。新疆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張建江的發言題目是《新疆人權法治保障回顧與展望》,她說新疆的人權建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僅保障各族人民的生存權、發展權,還加強對婦女、兒童、老年人等特定群體的人權保障。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院長、教授于飛的發言題目是《民法典實施與中國人權保障的發展》。他指出,民法典的制訂及頒布隻是為人權保障提供了一個制度框架,人權保障的實現及不斷進步要靠法解釋學的發展。廣東工業大學法學院教授陳佑武的發言題目是《在法治軌道上推動人權事業全面發展》。他指出,人權是現代國家的立國之本,法治是現代國家的治國之要,在法治軌道上推動人權事業全面發展是新時代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應有之義。廣東工業大學人權法治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教授錢錦宇以《中國自主人權知識體系的構建與“第一個結合”》為題,指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最大實際,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根本實際,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具體實踐是中國人權事業發展的基本實際,這是構成中國保障人權具體實際的關鍵性要素。武漢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彭苓萱的發言題目是《數智時代移民非歧視權的法治保障》,她指出,移民的權利保障已經成為法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國家人口安全和人才強國戰略、建設法治中國頂層部署、推動海外公民權利保護等國家根本利益所在。東南大學bevictor伟德官网副院長、副教授劉耀輝的發言題目是《中國數字人權話語體系構建》,他指出,構建中國數字人權話語體系要立足中國數字化實踐;以數字人權話語為重心,将提升經濟科技硬實力與優化人權價值觀念有機統一;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分論壇三:國際領域及特定群體的人權保障】


 分論壇三由全國殘聯原副理事長相自成主持,青島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石慧擔任聯絡人。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曉玲作為分論壇三的首位發言人,帶來了題為《關于推進我國老年人權利保障的思考》的主題報告。她指出我國是當今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應通過制度設計促進老年人的權利保障。西北大學法學院教授王秀梅發言題目為《我國國際供應鍊中的人權保護》。她圍繞供應鍊人權風險與供應鍊中的人權保護、供應鍊人權保護規則的演進、供應鍊人權盡職調查與供應鍊人權司法化和我國企業國際供應鍊(出口)中的人權保護及面臨的問題四個部分展開發言。北京理工大學科技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教授肖君擁以《人工智能的人權風險與法律規制》為題,指出對于人工智能的各種人權風險,可以采取行政監管式規制方案、完善相關立法、市場規制辦法等進行規制。中國政法大學科研處處長、教授王青斌發表了題為《行政法典編纂中的相對人權利》的主題發言。他認為在行政法典中明确行政相對人的權利具有重要意義和必要性。他将行政相對人的權利分為三類,一是實體權利,二是程序權利,三是救濟權利。華東政法大學中國法治戰略研究院院長、教授滿洪傑帶來了題為《健康大數據治理的健康權面向》的發言,他指出面臨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對健康權的挑戰,可以以健康權解讀健康數據治理。西北政法大學bevictor伟德官网副院長、教授曹燕發言主題為《通過勞動教育對職工群衆的社會動員——中國勞動法教育功能的重塑》。他指出完善我國職業能力開發法律制度、以勞動合同全面履行原則為基礎,完善我國勞動合同履行制度、完善雇主懲戒制度。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林建軍發表了題為《新業态從業女性的工作權保障——以數據合規治理為視角》的發言,提出數字技術變革對新業态勞動者的工作權産生了積極影響,但也帶來了全新挑戰。喀什大學法政學院副教授那斯爾江以《新疆南疆四地州婦女婚姻家庭權利保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為題,以新疆南疆四地州婦女婚姻家庭權利為研究對象,提出通過觀念修正、法律完善、法律實施等措施,改善當地婦女婚姻家庭權利。青島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石慧以《新業态下勞動者權益保障挑戰及因應》為題,從立法、行政、司法、多元協同四個方面提出了新就業形态勞動者權益保障的應對路徑。廣州大學bevictor伟德官网黨支部書記、副院長周露露帶來了題為《中國特色殘疾人事業對全面依法治國和人權殘障的貢獻》的發言。她分析了中國特色殘疾人事業對全面依法治國和人權殘障的貢獻,并指出高校應在理論實踐中發揮智力支持作用。昆明理工大學東盟研究中心研究員黎爾平以《精準脫貧是中國邊疆地區人權保障的巨大進步》為題,指出精準脫貧後邊疆地區人民安居樂業,邊疆也就穩定了,精準脫貧充分體現出邊疆地區人權保障的巨大進步。濟南大學政法學院講師隋燕飛以《文化遺産的法律保護:一個人權法議題》為題,強調保護好傳承好文化遺産有利于增進保護所有人權——公民權利、政治權利,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等,而增進保護所有人權,又能反過來促進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與發展。


 研讨會閉幕式由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周樹春主持,三個分論壇分别派出學者代表進行總結發言,最後由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左鋒總結講話,他表示,本次研讨會從不同視角、不同領域,運用典型事例和詳實數據,生動展示了中國人權法治保障的巨大成就,全面總結了中國人權法治保障的寶貴經驗,深入思考了加強人權法治保障的對策建議。

 此次研讨會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中國新聞網等媒體都予以報道,馬懷德校長在會議期間還接受了中國新聞網的采訪。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