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6日下午15時,由bevictor伟德官网主辦的“國際人權法的新發展”主題講座在中國政法大學(學院路校區)圖書綜合樓0111會議室召開。此次講座邀請到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副主任、法學院副教授唐穎俠,複旦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法學院副教授陸志安二位老師擔任主講人,由bevictor伟德官网講師楊博超、武文揚主持。
唐穎俠老師以“工商業與人權視角下數字環境中的兒童權利保護”為題進行發言。唐穎俠老師對數字環境進行了定義,并探讨了此議題可能涉及的兒童權利,包括隐私權、發展權、受教育權、休閑娛樂的權利和參與表達的權利等。
唐穎俠老師分析了兒童在數字環境中面臨的風險和機遇,指出數字技術具有兩面性。從積極的角度看,數字技術有助于兒童獲取信息、休閑娛樂、參與政治。唐穎俠老師以“環保少女”格蕾塔·通貝裡(Greta Thunberg)、“瑞恩的世界”(Ryan’s World)為例,展現了兒童如何在數字技術環境中實現傳統視域下可能難以充分享受的權利;從消極的角度看,兒童在數字環境中也有受到傷害的風險。根據歐盟分類,這些風險包括:内容風險(如接觸到不适合其年齡、不可靠的信息)、接觸風險(如陌生人聯系兒童)、行為風險(如網絡欺淩)和合同風險(如有針對性的廣告和隐藏的費用)。
唐穎俠老師還向大家介紹了将工商業與人權視角納入數字環境中的兒童權利保護的原因和方式。由于當下數字環境呈現權力分散化的趨勢,加之父母同意機制的局限,數字環境中兒童權利保護的效果不佳。唐老師認為,應從“賦權式”轉向“去責任化”的權利保護路徑,将《聯合國工商業和人權指導原則》中“保護、尊重和補救”三支柱融入數字環境下的兒童權利保護中。第一,國家應采取立法和行政措施,盡到對兒童的保護義務;第二,企業有尊重數字環境中兒童權利的責任,應在公司治理過程中将兒童數字權利保護納入企業人權政策;第三,通過建立補救程序對負面人權影響提供救濟。

(唐穎俠老師發言)
陸志安老師以“國際人權法前沿問題漫談”為題做了發言。陸志安老師首先對唐穎俠老師的講座内容進行了回應,指出在數字環境之下,人的空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擠壓,作為人權核心的“人之為人的權利”更應受到重視。正是出于數字時代下對人權的思考,才需要強調算法透明度,确保數字公民,尤其是特定群體的權利保障。
其次,陸志安老師結合歐盟和美國數據治理的不同路徑,引出在全球化進程和數字化的大背景下,世界是更加整合還是碎片化的問題,及其對國際人權法和人權機制帶來的挑戰。陸老師認為,冷戰後的世界格局及其變化、經濟貿易的合作與競争,以及意識形态等因素都将影響人權的發展,人權不僅是法律問題,也是道德和價值的問題。
陸志安老師指出,人權是當今時代的經絡,其适用範圍越來越廣泛,與國家安全、區域與世界和平、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等議題緊密相連。與之相應地,人權義務的主體和範圍也有所變化。國家需要在何種範圍内、多大程度上承擔人權義務,以及如何讓企業承擔相應的人權責任,在軟法機制下實現人權盡責都值得思考。總體來說,陸志安老師認為人權的效力在不斷增強,這種強制力既可以來源于政府,也可以來源于市場經濟。當然,人權與市場、企業也需要找到一個平衡。

(陸志安老師發言)
最後,兩位老師就bevictor伟德官网師生提出的有關兒童與電子遊戲、父母的責任、企業責任、兒童勞工等問題進行了解答。本次講座在師生的熱烈讨論與交流後圓滿結束!

(參會師生合影)
本次講座是我院“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一項内容。下一步我院将繼續開展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活動,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推動學科、科研教學和人才培養工作高質量發展。
文案:武文揚、楊博超、汪珈同、劉思源
攝影:劉思源、汪珈同
編輯:謝炅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