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4日晚18:30-20:30,由bevictor伟德官网學生會主辦的“人權思鑒”學術論壇系列第六期活動在學院路校區圖書綜合樓四層0417會議室舉行。本期論壇的主講嘉賓是bevictor伟德官网2024級博士研究生王曉宇;點評嘉賓有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林建軍、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劉小楠;與談人有bevictor伟德官网博士研究生張玉芳、董一帆、吳紅梅以及外交學院研究生部博士研究生崔昊宇。會場座無虛席,來自bevictor伟德官网、校内其他學院和校外的三十餘名同學前來旁聽。同時,本次活動還有幸邀請到中國人權網的新聞記者前來進行報道宣傳。


本期論壇主講嘉賓王曉宇作了主題為“女性保護性規範的反思——基于立法語言的考察”的報告。主題報告分為四個部分。

在報告的第一部分“作為‘弱勢群體’被保護的女性”,王曉宇首先提出問題“為什麼女性被作為‘弱勢群體’進行保護?”,進而從弱勢群體這一概念切入,對弱勢群體的成因進行了闡述,并指出弱勢群體的成因總是競合的,自然因素相較于社會因素而言成為對弱勢群體産生先天性歧視的證據。緊接着引出了“性别本質主義”的概念,指出來我國女性權益保護規範表述中存在的兩種特質,第一種是以男性為中心的性别平等,第二種是女性在法律中的身份性塑造。
在報告的第二部分“以男性為中心的女性保護性立法”,王曉宇首先歸納了我國性别平等立法的獨有表述及其複現,指出我國保護女性權利的規範的三種表達方式,進而推論出既有的表述存在的不足,提出女性保護性規範的身份化特征,即女性在現有的法律文本裡通常存在着不同的身份,這些身份構成了女性的群體特征。在此基礎上引申出現有女性保護性立法實際上是以男性為中心的保護标準,指出了女性身份化引發的問題,即身份和道德的連結使得身份獲得了正當性,其指向的行為規範也得到了普遍的認同,而當女性遵循着相應的行為規範進行實踐,會逐漸對性别秩序産生認同。
在報告的第三部分“女性作為立法主體的結構性困境”,王曉宇從系統性的社會建構出發,指出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的二分法所提供的性别秩序的基礎,加之社會生物學的加工,使得看似二元對立的結構,實則是一元統治另一元。王曉宇同時從法理學的男性化出發,提出“理性的人”标準奠定了男性作為法律隐性主體出現的格局,而近現代法律所賴以生存的理論學說隐藏了性别間不平等的權力和權利關系,據此誕生的法律也具備不平等的特征。最終得出結論:女性尚未成為立法環境中的主體。
在報告的第四部分“重塑性别平等的立法觀念”,王曉宇提出了自由主義、文化主義、激進主義、後現代主義等學說對差異和平等的不同看法,進而重新定義性别平等與差異,提出了讓男性被看見”的保護性立法觀念轉變,即從發現“隐形的/不被看見的女性”轉換到發現“隐形的/不被看見的男性”,認為如果男性的利益不參與立法讨論,就會繼續從“不被看見”中或者直接或者間接地獲得好處。
在交流環節,與談人和點評嘉賓分别對主題報告及論文進行點評、提出建議。
與談人張玉芳首先肯定了選題的研究價值,其次主要從文本寫作和邏輯表達上提出了建議。她指出,文章目前在架構上有一些重合,可以考慮全文形成并列的問題結構使得文章脈絡更加清晰。同時可以對于文章提到的憲法中“男女平等”的表達的産生過程進行進一步深入探索,充實文章的闡述。

與談人董一帆認為文章具有創新性,立意前瞻。一方面語言作為性别偏見的載體,能夠折射出對于性别結構的深刻反思,反映社會價值觀;比如弱勢群體标簽的刻闆印象,從而繼續加深弱勢地位,影響法律的制定。另一方面,文章跳出了傳統性别問題讨論框架,關注男性參與,足以見得性别視角的重要性。

與談人吳紅梅提出了三點看法。第一,文章研究視角新穎,彌補了在平時研究中經常考慮具體權利而忽略文本的情況,繼而以小窺大、以點及面。第二,文章分析框架清晰,指出了法律偏見與性别偏見的問題,而隻有看見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第三,文章在最後解決問題的部分可以繼續深化,與後現代女性主義的思考相結合,拓深研究内涵。

與談人崔昊宇認為,中國作為《消除一切形式對婦女歧視公約》締約國,積極履行相關人權義務和責任,目前已經初步建立了富有中國特色的婦女權益保障法治體系。立法是法治的起點,為使婦女權益保障事業進一步發展,文章以立法文本為研究視角,具有極強的現實和理論意義。對于文章内容而言,有關女性“女兒、妻子、母親”等身份劃分的這個觀點,應予辯證看待;建議文章參考《消除一切形式對婦女歧視公約》有關婦女人權保障的内容,進一步豐富理論框架;此外,在概念的使用上可以考慮以“特定群體”代替“弱勢群體”,更為客觀中立。

随後,兩位點評嘉賓從不同角度出發,分享了對主題報告的觀點與建議。
點評嘉賓林建軍老師一方面肯定了選題視角的新意,作者立足于法律體系,以立法語言為媒介,對散見于憲法、婦女權益保障法等不同法律中的女性保護性規範進行了全面性系統性檢索分析,視角獨特,很有意義。另一方面指出了論文在副标題、邏輯結構及内容方面的不足。針對副标題,建議進一步限定其法域和範圍,使副标題真正起到限定論域的作用。針對論文結構,指出論文缺乏檢視女性保護性規範的分析工具,建議專業理論先行,首先明确性别平等的理論分析框架,進而檢視現行立法表達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個人思考。鑒于平等意蘊的豐富性多義性複雜性及其與自由的相關性,建議關注國際人權公約中的相關國際人權标準。在論文内容方面,建議對“女性保護性規範”的内涵和外延加以厘定,内容寫作方面宜更加聚焦。

點評嘉賓劉小楠老師首先肯定了文章在性别視角的研究上作出的貢獻。文章的不足之處在于雖然将零散的國内立法進行了分類與解讀,但應對立法語言進行前提性讨論,而且文章最終沒有回到起始問題上,建設性内容不足。關于文章中提到的改變保護性的語言表述以便更好地體現性别平等,可以考慮借鑒國際公約和各國立法中的有益經驗對于我國立法語言的表述進行完善。她同時提到,在我國《婦女權益保障法》修訂時也曾有建議将法律名稱改為《性别平等促進法》,因為單性别立法保護模式雖然有助于集中突出女性面臨的問題,加強對女性的保護,但另一方面也是将女性作為保護的客體;需要警惕可能會強化性别本質主義與二元性别的觀念。

講座尾聲,在場同學積極分享了自己對本次主題報告的見解與思考。王曉宇分别對四位與談人和嘉賓老師和在場同學的發言進行了簡要而誠懇的回應。在師生們熱烈的交流中,本次學術論壇圓滿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