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7日晚17:00分,由bevictor伟德官网學生會主辦的“人權思鑒”學術論壇系列第五期活動在學院路校區圖書綜合樓三層0307會議室舉行。本期論壇的主講嘉賓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bevictor伟德官网2023屆畢業生狄磊;點評嘉賓有天津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于亮、bevictor伟德官网副教授王理萬;與談人有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嚴帥東、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研究生餘若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陸一戈、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張昊以及意大利烏爾比諾大學博士研究生李卓倫。

本期論壇主講嘉賓狄磊作了主題為“國家人權義務的地域範圍及其邊界”的報告。主題報告分為四個部分。

在報告的第一部分“規範迷思”,狄磊首先提出問題“一國法律的适用範圍有多遠?一國承擔的人權義務又有多遠?”繼而結合各國際人權公約中的地域适用範圍條款,分析有關學說,并以《兒童權利公約》為例,對其地域适用條款的原意進行分析探究。同時指出《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中無地域适用條款的情況的解釋趨同現象,總結出存在的分歧與共識。
在報告的第二部分“概念界定”,狄磊對“管轄”一詞的概念進行了界定,指出“管轄”被譽為“法律詞典中最難界定的詞語之一”,并結合羅馬法、Shaw、《國際公法百科全書》、《奧本海國際法》和《布萊克法律詞典》中對管轄的定義,歸納整理出國際法對于管轄權合法性的兩種規範思路,繼而引出“管轄”的三種學說:一是法定資格說,即國家根據國際法進行規制的合法權力或資格;二是事實權力說,即國家權力實際控制的範圍即為國家承擔人權義務的地域範圍;三是政治法律權威說,即國家對個人進行控制的政治權威和法律規制權力,并結合相關案例對這三種規範思路進行分析總結。
在報告的第三部分“域内人權義務及其邊界”,狄磊指出當一個國家的部分領土被叛亂組織控制、被外國軍隊占領乃至被國際組織管理時,“域内人權義務”的常識性結論就可能不再适用。因此國家領土範圍、國家管轄範圍與國家實際控制範圍三者之間形成了錯位關系,并結合歐洲人權法院的兩個案例分析國家的域内人權義務及其邊界。
在報告的第四部分“域外人權義務及其邊界”,狄磊指出國家承擔的域外人權義務在實踐中主要有兩種模式:領土模式和個人模式,并針對這種二分法分析其存在的失靈情況和無力之處,進而總結出域外人權義務的規範内涵,分析了域外管轄對域外人權義務範圍、形式與程度的影響,對“域外人權義務的觸發條件”“域外人權義務的範圍”以及“域外人權義務的的性質”三個問題進行了探讨。最後指出我國應充分激發人權的制度價值與話語力量,使“尊重和保障人權”成為我國統籌推進國内法治與涉外法治的制度增長點,将國家承諾的人權義務合理嵌入我國域外管轄規則體系與中國法域外适用法律體系建設的全過程,使人權話語的價值與理念深刻融入我國對外開放大局。
在交流環節,與談人和點評嘉賓分别對主題報告及論文進行點評、提出建議。
與談人嚴帥東認為,本文資料豐富,論證嚴謹,但建議在概念使用上更加嚴謹,明确“實際控制”與“有效控制”的區别,以及“權利”與“權限”的關系。他建議,從法律術語的嚴謹性出發,在讨論管轄問題時使用“管轄根據”或“管轄依據”,避免使用“連接點”。他還建議在引言部分增加對國際人道法中相關義務的介紹,以提供更全面的背景,并指出文中例子分類标準需進一步明确。

與談人餘若凡認為,本文材料豐富、論證精細,但非專業讀者在閱讀時感到解釋和闡述略顯不足。文章引言和結論部分引用的講話與核心脈絡聯系不緊密,需進一步釋明。此外,文章性質模糊,既未明确反駁特定觀點,也未連貫闡述問題和解決方案,難以界定其是駁論性文章還是立論文章,使讀者感到迷茫。

與談人陸一戈認為,本文視角獨特、思路新穎,材料全面,寫作範式值得學習。但有兩點值得探讨:一是文章試圖論證國家在什麼情況下承擔人權義務,那麼題目中使用“地域範圍”是否恰當;二是将所有類型人權置于同一框架下探讨時,是否需更細緻地考慮不同人權類型的特性和要求。此外,文章在表達和标點使用上也需避免争議和注意細節。

與談人張昊認為,本文理論框架清晰,但深入分析不足。建議引入更多地域案例,更全面地展示人權問題;在探讨國家人權義務時,需更突出“地域範圍”的核心要點;可将人權義務的地域範圍細化,深入讨論;并适度減少對人權條約起草曆史的讨論,以聚焦核心議題。

與談人李卓倫認為,本文理論基礎深厚,論證充分,但理論内容繁多可能影響思路清晰度,建議前言部分概括寫作思路。此外,文章中使用到的素材多為直接引用,建議進行凝練,可通過表格、圖表等形式簡潔呈現。另外,本文在闡述國家承擔域外人權義務或責任時,所舉的例子解釋說明力稍顯不足,建議選擇更具體、有針對性的案例進行深入剖析。
随後,兩位點評嘉賓從不同角度出發,分享了對主題報告和學術研究的意見。
于亮副教授對于越來越多學者參與國際人權法域外适用問題研究表示振奮,他強調當前實踐為此領域提供了豐富的研究契機。他認為,在現今的曆史背景下,我們應從宏觀角度審視研究,避免過分糾纏于細節。他表示,目前關于經社文的域外義務和公政權利等議題,正是我們提煉總結、構建一般原理的寶貴時機。
王理萬副教授對本文的研究價值和方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認為本文可以定位為教義學的釋讀,文章中的解釋工作深入且詳盡,研究者熟稔地運用了大量公約、判例等法律材料,展現出了豐富的知識儲備和紮實的學術功底,鼓勵繼續沿着這一方向深入探索。關于管轄問題,王理萬副教授從法理學和憲法的角度出發,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他建議作者進一步挖掘法理學中的思想淵源,以提升本文規範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同時,他也提到可以借鑒憲法基本權利研究中以國家為核心做橫向和縱向延伸的研究思路,這種跨學科的視角或許能為本文的論述帶來新的啟發和視角。

講座尾聲,在場同學積極表達了自己對本次主題報告的疑問、思考和建議。狄磊分别對五位與談人、兩位嘉賓老師和在場同學的發言進行了簡要回應。在師生們熱烈的交流中,本次學術論壇圓滿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