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9日晚,由bevictor伟德官网主辦的題為“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人權”的精彩講座,在中國政法大學學院路校區科研樓B205會議室舉辦,主講人為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學院Joseph Wronka教授。本次講座由bevictor伟德官网學術編輯張翀老師主持,bevictor伟德官网講師武文揚博士、本院及其他學院的博士生、碩士生等人參加了講座。

而在談及人權概念的重要性時,Joseph Wronka教授提到1938年埃維昂萊班會議,這次會議由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召集,讨論猶太難民問題的國際會議。但是出于對二戰的恐懼、政府的虛僞,沒有政府敢于聲明這是對人權的侵犯,并且多個國家拒絕接受猶太難民,從而鼓勵了希特勒,使他确信沒有一個國家在道義上堅定地反對納粹對歐洲猶太人進行攻擊。講座伊始,Joseph Wronka教授指出人權不僅僅關涉法律,它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世界人權宣言》第1條明确“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他們賦有理性和良心,并應以兄弟關系的精神相對待”,由此可見,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應當得到尊重。但是當今社會的制度是競争性的,人們經常在生活中受到不平等的對待,難以獲得人格尊重。教授還逐點讨論了《世界人權宣言》第2條規定的禁止歧視的理由,包括種族、膚色、性别、語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見解、國籍或社會出身、财産、出生或其他身分等,并指出“personality”的詞源來自于拉丁文“persona(mask)”,可以解讀為在生活中尊重他人,會逐步改變個人的面相,并讓個人的生活更加幸福。
随後,Joseph Wronka教授總結了構建人權文化需要考慮的基礎問題,尤其是将人權文化轉化為對人權原則在生活實際中的認識,使得人權原則更加明确和有力。教授還強調我們需要通過教育把這些原則融入個人的思想、心靈、身體和生活中,包括在早期教育階段為兒童提供人權教育,對兒童的日後成長極為重要。例如欺淩問題産生的原因之一是沒有為青少年提供适當的人權教育。目前在美國,部分學校已經開設了人權教育課程,教導兒童應當如何尊重甚至幫助弱勢群體。
接着,Joseph Wronka教授分析了《世界人權宣言》的五個核心内容,分别是人的尊嚴,不歧視,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集體性權利。但是美國目前隻支持公民和政治權利,并沒有認識到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保障的重要性。教授還談到了美國現存的人權問題,例如不禁止仇恨言論,環境污染對少數民族和弱勢群體的負面影響,受害者很少向警方報告仇恨犯罪,跨國公司開采國家資源的不利影響,限制性選民身份識别法,特别是哥倫比亞特區針對非裔美國人的選民身份識别法;通過禁止在公共場所閑逛、露營、乞讨的法律,将無家可歸者定為犯罪;住房方面的歧視和隔離;少數群體的兒童不能平等地獲得教育以及學業成績上的種族差異等。
最後,Joseph Wronka教授鼓勵大家在緻力于構建人權文化的過程中,要認識到人權文化應該是社會正義之基礎。本次講座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