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9日下午,Gudmundur Alfredsson教授為bevictor伟德官网師生開展了一場關于少數人權利的專題講座。講座伊始,教授和同學們交流了對少數人權利感興趣的原因和領域。在本次講座中,Gudmundur Alfredsson教授主要介紹了兩個問題,一是少數人的權利應該受到保護的原因,二是少數人的定義需要具備的要素。

(Gudmundur Alfredsson教授為同學們講座)
首先,對于少數人權利應該受到保護的原因,教授指出了以下幾點:第一,國家内部存在教育、就業和政策等方面的歧視,這些歧視嚴重損害少數人的權利。第二,正是因為上述歧視,很多國家内部會存在種族、民族沖突,因此,從維護和平和社會穩定的角度出發,應該制止這些沖突和針對他們的暴力行為,保護少數人的權利。第三,基于文化多樣性的要求,應該保護和發展少數人的文化和語言。第四,保護少數人的權利可以産生經濟效益。對于“經濟效益”,同學們也向教授請教了保護少數人權利如何實現經濟效益。教授舉例:如實現同工同酬、平等就業等,有利于提高少數人的生産和消費能力,促進國家内部的經濟循環,實現更高的經濟效益。

(同學提問)
其次,對于少數人定義需要具備的要素,教授也總結了以下幾點:第一,少數人須是民族、族裔、宗教或語言上的少數人,所以政治上的少數人和性取向上的少數人都不是國際人權法中的少數人。第二,主觀上,少數人必須具有自我認同和自由選擇。即便沒有少數人的血統,也有可能是少數人。而且政府不能強迫其國民放棄少數人身份,因為隻要滿足了少數人的國際标準就構成國際法上的少數人,而不取決于其所在國的承認。第三,在數量上是少數的,占比不超過百分之五十或僅為一個小群體,且少數人必須是弱勢群體而不能占優勢地位。第四,時間上,少數人必須在該國生活了2-3代以上(聯合國标準)。對于此要素,教授也介紹了最具争議的問題,即德國的百萬難民。對于此部分,有同學提出了自己的問題:特有的文化是定義少數人的标準之一嗎?如何理解這個文化?教授認為,特有文化是少數人群體的屬性之一,且文化可能包含很多種因素,如語言、宗教、生活方式等,而這便符合少數人定義的要素。

(同學提問)
最後,教授還介紹了與少數人定義有關聯的其他定義,如土著人。他強調了土著人和少數人最主要的區别就是上述四要素中的時間要素。土著人是一直居住于特定領土範圍内的人的後代,他們是先于殖民者和建國者而存在的。教授還指出,在世界範圍内,約有15000-16000個少數人群體,而在中國也至少有五十五個少數民族。并且他也強調,依據聯合國标準,否認公民身份也并不代表對于少數人身份的否認。
本次講座在同學們的熱烈掌聲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