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9日上午9時45分,全球人權論壇系列講座第三講在中國政法大學學院路校區線上舉行。原中國駐塞浦路斯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現任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咨詢委員會人權專家劉昕生大使為bevictor伟德官网師生帶來以“區域人權保護機制之歐洲、美洲、非洲”為主題的講座,bevictor伟德官网常務副院長張偉教授主持本次講座。
本次講座深入淺出、知識點密集,圍繞歐洲人權保護機制、美洲人權保護機制、非洲人權保護機制依次展開。

一、歐洲人權保護機制
首先,劉昕生大使指出,在三大區域人權保護機制中,歐洲人權保護機制的運作最為成功。尤其是在1998年作出重大改革的《歐洲人權公約》第11号議定書生效後,其極大地提升了自身的運作效率,對國際人權保護機制的發展産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緊接着,劉大使以歐洲人權保護機制曆史上的四個重要事件為裡程碑,将機制的完善過程形象地劃分和描述為四個版本的升級過程。1.0版本以1950年通過的《歐洲人權公約》為标志,雖然沒有涉及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也存在程序複雜、監督混亂、管轄有限等問題,但它的産生早于聯合國審議機制和公約機制,創造性地規定了處理國家間指控、個人來文的申訴機制,為後來的國際人權保護活動設定了基本框架,本身就極具曆史意義。2.0版本加入1961年通過的《歐洲社會憲章》,從而補充了對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的保護,同時,該版本也強化了包括締約國報告程序與集體申訴程序在内的監督程序。3.0版本以1990年簽訂的《歐洲人權公約》第11号議定書為改革号角,大力精簡了機制結構,将區域内人權保護的權力收歸歐洲人權法院,整體上展現出“簡潔、快速、高效、保護優先”的新面貌。4.0版本則進一步通過2004年簽訂的《歐洲人權公約》第14号議定書精簡了歐洲人權法院的運轉程序,以緩解案件井噴式增長給法院帶來的壓力,具體措施包括更新合議庭的組成與權限以及确立引導性判決等。此外,劉大使還對歐洲區域人權機制先行的原因、歐洲人權法院的情況、歐洲人權公約的16項議定書等内容進行了講解。
二、美洲人權保護機制
其次,在美洲人權保護機制上,劉大使首先介紹了《美洲人的權利與義務宣言》,并強調了這一文件的宣言性質。随後劉大使指出,受制于美洲的政治形勢和國家組織等因素,美洲人權保護機制相對歐洲較為滞後。在歐洲人權保護和聯合國人權保護的發展的基礎上,美洲訂立了《美洲人權公約》,該公約于1978年生效,在建立并促進區域性人權保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美洲人權公約》的人權保護機制主要表現在實體和程序兩個層面:在實體層面上,不同于《歐洲人權公約》,《美洲人權公約》在權利上将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和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都進行了規定,并對權利對應的義務進行了規定。在程序層面上,借鑒歐洲人權保護機制,《美洲人權公約》設置了美洲國家間人權委員會和美洲國家間人權法院,并設置了國家報告制度、國家指控制度和個人申訴審理制度,最終形成“兩駕馬車、三個制度”這一美洲人權保護制度。最後,劉大使總結了美洲人權法院在人權保護上效率低、效力差的現狀,其主要原因為美洲地區大國影響、政治外交幹擾、法院判決執行不力以及法官自身存在缺陷等。
三、非洲人權保護機制
在非洲人權保護機制上,劉大使指出,非洲人權保護機制建立在非洲國家逐漸走向獨立、非洲統一組織逐步建立以及國際人權進一步發展這一綜合背景之下。非洲人權保護機制主要表現為三方面:《非洲人權和民族權憲章》、人權委員會和人權法院。首先在《非洲人權和民族權憲章》上,其在表現形式上屬于“憲章”而非“公約”,并在《非洲人權和民族權憲章》中對民族權進行了重點強調,這是非洲人權保護文件不同于其他區域性人權保護文件之處。接着,劉大使介紹了人權委員會的審查各國報告、處理國家指控和審議個人申訴三項職能。在非洲人權法院上,主要介紹了人權法院的訴訟管轄權。最後,劉大使對非洲人權保護制度進行了評價:第一、非洲人權與民族權委員會保護能力欠缺、經費拮據、在成員獨立性上也存在一定問題;第二、非洲人權憲章的規定模糊;第三、人權委員會與法院職能混亂;最後、非洲人權保護機制的強制力與效力欠缺。
最後,劉大使在講解後,為bevictor伟德官网2022級碩士研究生設置了答疑環節,并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耐心解答。本次講座在師生間的積極互動後圓滿結束!

(整理:陳上、李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