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

學術研讨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學術研讨 > 正文

“新時代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研讨會在廣州成功舉辦

來源:    發布時間:2017-12-22    點擊量:


由中國人權研究會和廣東省委宣傳部主辦、廣州大學承辦的“新時代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研讨會于12月19日在廣州舉行。研讨會由中宣部人權事務局局長、中國人權研究會秘書長魯廣錦主持,廣東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鄭雁雄、廣州大學黨委書記屈哨兵出席開幕式并緻辭。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全國高校和其他人權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共50餘人參會。我校bevictor伟德官网常務副院長張偉教授,學術編輯闫姿含參加了此次會議。

本次研讨會旨在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深入學習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人權内涵,為新時代我國人權事業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撐。研讨會主要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人權内涵”、“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新時代中國人權事業發展願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世界人權事業的發展”四個議題展開深入研讨交流。

中宣部副部長、國新辦副主任、中國人權研究會副會長崔玉英給研讨會發來了書面緻辭。緻辭中說,黨的十九大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要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人權内涵的研究,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做好人權研究和宣傳工作。

與會代表分别就議題就行了主題發言。代表們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權事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中國人民各項基本權利的保障水平不斷提升,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大家在發言中紛紛表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标,把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作為關鍵,充分體現了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價值追求。

與會代表分析了新時代人權保障的新需求,探讨了需要堅持的基本原則以及提出現階段需要探索如何把政治宣言轉化為人權保障的路徑和方法。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中國人權事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在諸如受教育權,健康權,勞動權等多個領域,以及脫貧攻堅,精準扶貧等實踐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進步。

代表們表示,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将人權理論研究與實務工作相結合,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人權内涵的研究,積極宣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用實際行動來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權發展道路,講好中國故事,促進人權進步,為促進世界人權事業更好發展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

與會代表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将中國自身發展同世界共同發展相統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需要各國以人權為核心,建構本國的人權保護體系,這需要各個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與會代表相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國人民必将享有更加充分的人權,中國必将為人類進步事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張偉教授在發言中談到,現有框架之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需要從國際和國内兩個層面來推進,在國際層面,除外交以外,我們可以通過人權技術援助,信息交流等方式開展合作。例如召開的南南合作論壇,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交流,在人權問題上,我們不能隻停留在表面,要深入分析和了解,拿出解決方案。在國内層面,做好本國工作,是最重要的前提,隻有這樣,才能扛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改善全球人權治理這面大旗。當下,整體人權建設基本結束,現階段進入到了一個精準發力的新時期。張偉教授還提出了依據其他國家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建立國家人權理事會的構想,并談到,中國政法大學自2004年開始,在徐顯明校長的帶領下,做了一些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和調研,也得到了很好的反響,這對于現有人權保護機制是一個有益的補充,對于減輕現有機構工作壓力,促進和保障人權具有積極作用。

最後,廣州大學bevictor伟德官网院長李步雲教授緻閉幕詞,李教授首先代表團隊向中宣部表示感謝,并對與會者的參加表示感謝。李教授談到此次研讨會的舉辦,不僅有學術界專家學者的參與,還有實務工作者的到來,在彼此交流探讨中,會議收到很好的效果,并建議将此種形式固定下來,加強相互間溝通和交流。“新時代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研讨會勝利閉幕。

 

 

(撰稿人:闫姿含)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