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9日至31日,由塔斯瑪尼亞大學海洋和南極研究所主辦的“第七屆極地法研讨會”在澳大利亞塔斯瑪尼亞州首府霍巴特舉行。我院常務副院長張偉副教授受邀參加會議,學術編輯李若愚、闫姿含随行參加。張偉副教授在會上做了題為“北極理事會中觀察員國的地位和作用”的發言。

來自日本、韓國、瑞典、丹麥、美國、伊朗等世界各地的100多名專家學者、研究人員以及實務工作者參加了此次為期三天的研讨會。研讨會主要圍繞國際社會在南極和北極中面臨的關鍵問題進行探讨,會議議題主要分為:亞洲在極地事務中的利益;極地經濟和産業;極地海洋資源;土著居民和人權;南極條約體系;極地和海洋環境中的法律和政治問題;國際法。

張偉副教授的發言在會議第一階段——“亞洲在極地事務中的利益”主題單元中進行。發言中,張偉副教授闡述了作為觀察員國在北極理事會中所發揮的作用和影響,以及基于觀察員國自身的利益和經驗,在未來的極地事務中将以何種方式,何種程度為極地工作做出貢獻。張偉副教授還談到,由于受成員國政策和決議的限制,北極利益的維護也可能産生與國際法背道而馳的情況。

除此之外,來自丹麥奧胡斯大學的塞西爾·普勞傑教授、《極地雜志》編輯安妮·瑪麗教授、悉尼大學的本·索爾教授圍繞亞洲在極地事務中的地位分别做了題為“中國在北極中的利益和歐盟的北極政策”、“極地區域中國的主要戰略利益”、“在亞洲範圍制定南極法律”等演講。在會議讨論環節,與會專家結合自身的研究領域和國際社會關注的問題進行了充分的交流。
由于極地問題研究屬于交叉學科,不僅涉及曆史、政治、法律等方面,還需要對大氣科學、海洋物理、海洋地質、海洋生物等學科中與極地有關的知識進行了解,此次會議各位專家學者從多角度、多領域對極地問題進行了探讨,這将從理論上對于未來的極地資源開發、環境保護以及法律問題等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會議最後,主辦方宣布了第八屆極地法研讨會将于美國阿拉斯加舉行。第七屆極地法研讨會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