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智庫

智庫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 高端智庫 > 智庫動态 > 正文

我院舉辦“高端智庫全國人大立法系列講座” 第一講 《改革開放以來人大制度的發展》

來源:    發布時間:2020-12-08    點擊量:

2020年12月4日暨“國家憲法日”下午,bevictor伟德官网(國家高端智庫培育單位)與研究生院、科研處聯合舉辦了“高端智庫全國人大立法系列講座”第一講——《改革開放以來人大制度的發展》。講座地點位于我校研究生院綜合科研樓二層學術講堂。主講嘉賓為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斯喜。講座由研究生院院長李曙光教授主持,法學院院長焦洪昌教授擔任與談嘉賓,bevictor伟德官网夏吟蘭教授、常務副院長張偉教授以及其他院所的師生參加了本次講座。

168F4

FDFD

李曙光教授首先對陳斯喜主任莅臨法大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并介紹了陳斯喜主任在我國憲法修改和重要法律的立法領域所做出的突出貢獻,以及在法學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豐富成果。

16B75

李曙光教授主持

講座伊始,陳斯喜副主任以“公共秩序與個人自由的關系”為出發點,提出了一個基本觀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此前的曆朝曆代政治制度相比,确實顯示出了自身的優越性,特别是改革開放四十一年來的偉大成就,進一步證明人民大會制度是适合我國國情、非常具有活力的政治制度。同時也要看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還要繼續發展完善。随後,陳斯喜副主任就以下五個問題展開了具體講述:

第一、 “人民代表大會”與“議會”的區别。我國的人民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從以身

份、性别、資産為條件逐步擴大到現在普遍享有公民權不同,我們首先是以勞動階級為基礎,把公民權首先賦予廣大勞動者,然後逐步擴大到其他。陳斯喜主任指出,我們的“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是來自于人民、生活于人民之中的“普通人”,不是職業從事政治的“政客”。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國家政權始終掌握在最大多數人手中,而不是被少數職業政客所掌握。

第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民主集中制的關系。民主集中原則是與西方三權分立原則相對立的一項政權建設原則、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組織原則,也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運行活動原則。在民主方面,主要體現為:直接或間接選舉并用、人大集體讨論決定問題等等。在集中方面,主要體現為: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最高國家權力統一由全國人大行使等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作用發揮得如何,取決于民主集中制原則堅持得好不好。

第三、改革開放以來人大制度的發展過程。在革命根據地時期,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開始得以嘗試。1954年,我國正式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950年,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得到初步發展;随後,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遭受了嚴重破壞。直到1979年1月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才得到全面恢複。之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大體經曆了三個發展階段:恢複重建階段、快速發展階段、規範完善階段。

第四、改革開放以來人大制度的主要發展。首先是選舉制度的發展,主要包括:直接選舉從鄉鎮擴大到縣級、推行差額選舉、實現每票同權、規範代表名額。其次是組織制度的發展,主要包括:恢複設立國家主席、設立中央軍事委員會、設立監察委員會、設立審計機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大設立常委會、改革鄉鎮政權、專門委員會不斷健全。最後是立法監督制度的發展,主要包括:确立統一又分層次的立法體制、建立統一審議制度、實行三審制、人大監督成為常态。

第五、幾點啟示。首先,發展民主是大勢所趨。中國共産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争民主作為奮鬥目标。其次,民主的推進既要積極又要穩妥。在推進民主發展的過程中,必須掌握好“穩”與“進”的平衡。再次,民主的形式要切合國情實際。我國與西方國家在曆史、文化傳統上有很大不同,因此,我們在發展民主時,既要借鑒别國經驗,又不能完全照搬。最後,民主離不開法治,必須在法治的軌道上運行,也必須依靠法治來保障和推進。

134F2

陳斯喜同志講座

在講座的與談交流環節,焦洪昌教授對陳斯喜主任的講座内容進行了生動的點評,并提出了若幹問題。在座的一些同學也積極提問。随後,陳斯喜主任就省委書記兼任人大常委會主任的背景及由來、人大審議“一府兩院”的工作報告、憲法評估是否可能、進一步推進公衆對人大代表候選人的了解等問題進行了認真的回應。

16B75

焦洪昌教授點評

講座在大家的熱烈掌聲中圓滿結束。通過此次講座,師生們不僅對建國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大制度的發展曆程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而且對于新時代人大制度的新變化和新發展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18D0E

參會人員合影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