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6日-27日,由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法律史研究所和bevictor伟德官网聯合舉辦的“自然法、人權與中國傳統文化國際研讨會”在京召開。
此次會議群賢畢至,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美國哈佛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台灣東吳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社科院、中國人民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社科院、西南政法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海内外高等院校的學者及學生等60餘人出席了研讨會。會議有幸邀請到了牛津大學法學院榮休教授、聖母大學法學院榮譽教授約翰×菲尼斯(John Finnis)參會,菲尼斯教授是當代著名法學家、自然法學派的代表人物,在法哲學領域享有世界性聲譽,此次也是菲尼斯教授首次訪問中國。

(法學院副院長薛小建教授主持開幕式)

(馬懷德校長緻開幕詞)
10月26日上午8點30分研讨會開幕,開幕式由法學院副院長薛小建教授主持。馬懷德校長首先代表學校緻開幕詞,熱烈歡迎菲尼斯教授和其他國内外學者前來參加此次會議,他表示此次會議必将是一場高規格、高水準的學術盛會,預祝會議圓滿成功。随後焦洪昌院長,張偉院長分别緻歡迎詞,對此次中西方學者彙聚一堂探讨“自然法”、“人權”和“中國傳統文化”這些非常重要的主題充滿了期待。


(法學院院長焦洪昌和bevictor伟德官网常務副院長張偉分别緻辭)
開幕式後,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法律史研究所所長崔林林教授主持基調發言環節。

(法律史所崔林林所長主持基調發言)
菲尼斯教授和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舒國滢教授為本次會議分别做基調發言。菲尼斯教授的基調發言題目是“Natural Law:Practical Reason and Creative Information”,他從一個人在實踐中如何真誠、審慎地思考和選擇何為“真實”、區分“應當”和“不應當”開始談起,将對“真理”的追尋擴展到其他人類的“基本善”,包括“生命和健康”、“友愛”、“責任”、“對創造的敬畏”等,而對“基本善”的規範性内容即是“自然法”。

(約翰×菲尼斯教授進行會議基調發言)
舒國滢教授的發言報告題目是“‘法理’研究的不同層次——兼論‘自然法’理論”,他從中西的法律文獻和先賢作品出發首先梳理“道”、“理”、“法理”、“事理”等概念,讨論了“關于法律”的元理論研究和“屬于法律”的法教義學研究之區别,在呈現了法學這一豐富的多重面向之後,舒教授指出自然法理論即是探究終極意義上的“法理”的一種方式。兩位教授精彩并具有啟發性的發言都在與會學者和學生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舒國滢教授進行會議基調發言)
兩天研讨會期間,與會學者分别圍繞“自然法的西方傳統”、“自然法的中國傳統”、“自然法與法理”、“人權與自然法”、“自然法與傳統中國法”五個單元進行了精彩發言和深入探讨。
第一個單元主題為“自然法的西方傳統”,本單元第一部分由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法律史所郭琛教授主持。首先來自比利時魯汶大學的Wim Decock教授探讨了 “自然”與“自然法”在近代早期法學與神學中的現實意義,它往往被人們用來保護那些“根本的權利”。意大利羅馬宗座宗徒之後大學哲學系主任、教授Alex Yeung認為托馬斯×阿奎那自然法的思想基礎與中國傳統宗教思想在自然法的思考上有很多的一緻性,并提出培養自然法的思維方式是為人類社會創造福祉。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法律史研究所的郭逸豪講師帶來了主題為“反抗權的中世紀淵源”的報告,通過文本考察發現無論從制度史還是從思想史的角度來看,中世紀都對公民針對暴政而享有反抗權的正當性給出了不同的答案或提供不同的範式。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法理專業的童海浩博士以“名頭之争”為引,關注了以菲尼斯為代表的學者如何闡述與澄清“新古典自然法理論”的思想進程,具體呈現了新古典自然法理論與新托馬斯主義者的自然法理論的三點主要分歧,并通過将新古典自然法理論劃分為經典、中生代與新生代“三大梯隊”,完整地展現了這一理論的來龍去脈。
第一單元的第二部分由bevictor伟德官网楊勤活教授主持。台灣東吳大學法學院前院長楊奕華教授在發言時提出了“人本自然法”這一概念,它堅持人本主義,笃信人文精神,強調法律存在的目的就是促進人類發揚人性,共同度過美好人生。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天主教大學法學院教授Santiago Legarre澄清了“自然法不是什麼”,首先,自然法不是物理學意義上的自然法則;其次,自然法不是基督教道德;最後,自然法也不隻是所謂的“自然法法理學”。上海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董能,将中世紀的所有權觀念放在自然法視角之下進行考察,分析了這一時期地權秩序的成因與特點。來自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的楊天江副教授,在自然法理論的整體複興的理論背景下,詳細地介紹了格裡塞茨-菲尼斯學派的重要工作。本部分最後一位發言人是來自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的副研究員田夫,他聚焦于格裡塞茨-菲尼斯的自然法理論,圍繞菲尼斯與其理論論敵麥金納尼與亨利·維奇的對話展開細緻論述。
第二單元為“自然法的中國傳統”。第一部分由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法律史研究所謝晶副教授主持。美國華盛頓特區榮休法官Rollin A. Van Broekhoven關注了中國傳統文本中古人的世界觀、他們的自然法思想與人權觀念。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研究所的宇培峰教授帶來主題為《禮——中國的“自然法”》的報告,她認為中國古代法律思想的核心就是以“禮”為名的“實質自然法”思想。崔林林教授以現實案件(于歡案)為例,探讨了“情理”與“自然法”在功能上的相似性,嘗試找到使二者相互轉化的可能性。來自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的博士後王亞敏以《論語》的“子供問政”一章為中心,考察了孔子的自然法思想内涵。
本單元第二部分由bevictor伟德官网單純教授主持,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榮休教授Stephen Young論述了中國前帝國時期的自然法思想。他認為,與自然法相類似的中國概念是“道”。而更具體地看,中國古代有些思想家的思想類似于西方的自然法思想,另一些思想家的思想則類似于實證主義的思想與實踐。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法律史研究所的李倩教授認為自然法的中國式表達即為天理、國法和人情。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bevictor伟德官网特聘教授劉海年的發言題目為“自然法則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權理念”,他提出中文語境中的“自然”和“法”并不是天然契合,因此中文翻譯“自然法”是否準确表述西方“Natural Law”的含義值得商榷,他認為“自然法則”這一翻譯更精準。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法律史研究所張守東教授發表主題為“朱熹執法辨析及其自然思想”的報告,從自然法角度讨論朱熹的法律思想及其哲學,比較其與托馬斯·阿奎納等西方主流自然法理論之間的異同,希望以此确認自然法乃是中西文化共同的基調,可以成為文化沖突時代進行文化溝通及構建人類文明共同體的共同話語。
本單元第三部分由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法律史研究所黎敏副教授主持。首先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研究所姜曉敏教授講述了中國古典刑罰觀念中的自然法因素——“象天道而作刑”,并分析了刑罰的正當性。來自華東政法大學法學院的張禮洪教授詳細梳理和評析了德國萊布尼茨的自然法思想和其眼中的中國儒家文化。來自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法律史所的李超副教授,從“平抑冤獄”這種中國古代的司法實踐入手,讨論了蘊含于這種機制之中的自然法思想。在他看來,自然法能夠指引實體法與程序法的發展。中國政法大學比較法研究院的王志華教授在比較了中西傳統文化中的自然法思想後得出結論,中國傳統社會沒有産生本體論意義上的自然法,但卻存在認識論意義上的自然法。
第三個單元主題為“自然法與法理”,由bevictor伟德官网的張翀老師主持。在這一單元,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郭銳副教授與美國喬治城大學教授John Baker先後讨論了自然法基礎在市場經濟中的效用。美國衣阿華大學法學院教授Robert Miller提出自然法并非抽象不可見,它在人類生活中具體有諸多表現形式。最後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吳志誠博士以“自然法、基本善和信義義務中的利他主義”為題進行發言,試圖從菲尼斯教授提出的七個基本善中提煉出信義義務的利他行為标準。
第四個單元主題為“人權與自然法”。bevictor伟德官网常務副院長張偉教授主持本單元。美國斯普林菲爾德學院社會工作系教授Joseph Wronka教授率先發言,發表了“Reflections on A Human Rights Culture as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 Justice”的演講,從埃維昂會議開始梳理了人權思想的演變進程。bevictor伟德官网的單純教授就“人權法最初的三位一體”進行發言,重點讨論了人權法淵源的三個最初的狀态。西南政法大學bevictor伟德官网朱穎副教授以基于人性教育的中西路徑對比分析了中國傳統話語的普遍人權觀。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學院化國宇副教授向大家展示了《世界人權宣言》起草中的宗教和哲學論争,通過與18世紀的人權文本對比發現宣言由于與宗教和自然法都刻意保持了一定距離,從而獲得了中西方各國的普遍認同和接受。
第五個單元主題為“自然法與傳統中國法”,由法律史研究所姜曉敏教授主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教授明輝為大家介紹了古代政制視野中的“禦史監察”制度,從另一種視角探尋到傳統中國法中的自然法因素。之後,台灣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的陳清秀教授進行了主題為“正義之理論”的演講,陳清秀教授從中國古代各家學說中歸納其共同見解,發現正義即是正道,乃是人類走向天人合一的光明康莊大道。
研讨會最後的自由讨論環節由人民大學郭銳副教授主持,參會學者就“自然法,人權與文化”再次進行了積極地提問、回應、讨論和辯論,并達成了一定的共識,自然法和人權話語所表達的對于人性道德、社會正義的美好追求在中西方文化中是共通共融的。
會議閉幕式上,bevictor伟德官网常務副院長張偉教授、法學院法律史研究所所長崔林林教授為此次會議做了總結發言,對大家的學術熱情和嚴謹的學術态度表示感謝和贊賞,并且特别感謝了J.S.Baker教授、張守東教授、郭銳教授、張翀老師、童海浩博士等對于促成菲尼斯教授此次順利訪華所做出的重要努力。

(全體參會學者和學生合影留念)
“自然法、人權與中國傳統文化” 國際研讨會圓滿結束,此次會議的學術價值和意義得到了與會學者的一緻肯定。習近平主席關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設想使得尋求中西方的共識成為我們這一時代的迫切需求,而自然法和人權理論正是借以推動形成共識的重要橋梁。通過此次會議的同台論道,國内外學者探讨了西方自然法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差異與共通之處,深入挖掘了我國傳統文化所蘊含的自然法與人權保障思想,對于自然法理論和中國傳統文化都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更多元的認知,也會互相砥砺,繼續未來學術上的不懈探索。
撰稿人:肖兆欣、童海浩
攝影:趙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