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

國内合作交流

當前位置: 首頁 > 合作交流 > 國内合作交流 > 正文

【講座】丁剛:行走五十國看中國發展

來源:    發布時間:2021-04-07    點擊量:

202141日上午9時,全球人權論壇系列講座在中國政法大學學院路校區科研樓A209舉行。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丁剛以“行走五十國看中國發展”為主題,為bevictor伟德官网師生們做了專題講座,bevictor伟德官网常務副院長張偉教授主持本次講座。

講座伊始,丁剛研究員進行了簡短的自我介紹。作為人民日報的高級記者,他具有二十多年海外工作的背景,行走了近六十個國家,他以自己身在異鄉的親身經曆,來觀察中國的發展進程和巨大變化,有着深刻的體會。

首先,丁剛研究員認為,今天西方文明的标準與等級觀源自于五百年前的麥哲倫探險,資本力量的驅動以及宗教信仰擴張等因素加速了海上貿易新航路的探索,西方文明的大擴張也由此開始。拉美各地的黃金大教堂,布魯塞爾的非洲宮都是西方列強的掠奪與思想的殖民的證明。在談到中國在西方文明中的等級時,張偉教授提問:美國人排華的深層原因是什麼?丁剛研究員回答道,對有色人種的整體歧視根深蒂固與基督教相關。華人具有吃苦耐勞的堅毅品格,尤其是在美國經濟不好的時候,會對美國白人帶來一定的競争壓力。

丁剛研究員還以自己在瑞典的生活工作體會為例,講述了歐洲民主社會主義的探索。在不斷摸索過程中,瑞典社民黨提出了職能社會主義(又稱為功能社會主義)。即一次分配,通過工會搞集體工資談判;二次分配,通過政府來進行社會财富的再分配,建立社保體制确保公平,這就是典型的歐洲福利主義的體現,也是西方資本主義在發展過程中的自我校正,而馬克思主義對此具有重大影響。

131A1

丁剛研究員認為衡量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屬于哪個發展階段,是有參照标準的。而這些“标準”是由西方國家制定的。西方在文明擴張過程中逐漸地将其價值觀、思想和制度變成了一種普世的東西,形成單線條型的發展模式,唯一的标準和秩序。在西方文明的裹挾下,非西方國家要想找到适合自身的發展道路十分艱難。丁剛研究員先後分析了資源依附型經濟的蒙古國、受殖民者掠奪贻害的肯尼亞、依靠小販經濟難以現代化的泰國、盲目城市化的巴西以及因去工業化而造成發展嚴重倒退的阿根廷。他舉例分析了這些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其中缺乏勞動觀念與依賴救濟福利,低端服務業的擴張與制造業的退縮這兩個搭配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随後,丁剛研究員又介紹了新加坡、日本、韓國三國發展中值得借鑒的經驗。他指出這三國受益于良好的家庭觀、教育觀、财富觀和工作觀,并充分利用全球貿易,發揮比較優勢,再加上強勢政府的積極作用、儒教傳統,以法律為保障的公平分配政策等,三國現代化實現了快速發展。

1AB37

接着,在如何看待中國發展的問題上,丁剛研究員指出,中國的崛起與西方國家既有相同也有不同。打開國門,中國實際上是在一個已經被西方标準化了的世界中崛起的,我們需要“接軌”。但中國又走了一條不同于西方的發展之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中國是在共産黨領導下發展起來的。我們找到了一條最有效的發展路徑,那就是大力發展工業現代化。他以中國自拍杆在巴西暢銷,來說明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制造業十分完備。在對外發展過程中,中國沒有掠奪,中國企業為世界各地提供了共同發展的發展路徑,中國标準正在走向世界。而這也成為美國在高技術領域打壓中國的一個主要原因。

最後,通過金融業在GDP中所占份額和貧富極端分化等資料,丁剛研究員分析了美國發展模式的缺陷,因此他提出中國在發展過程中要“脫美國化”。他講到,資本力量對像中國這樣的新興經濟體,在社會的各個方面,包括管理體制、民衆的價值觀、傳統文化以及分配體系産生強烈沖擊,随之而來的是消費主義、拜金主義和迅速拉大的貧富、城鄉差距和環境惡化,損害了可持續發展。中國要尋求更适合自己的發展道路,為人類探索更好的社會制度提供中國方案。

568989

丁剛研究員暢談了自己遊曆多國的心得體會。他從西方文明的傳播及其對非西方國家的影響談起,比較了一些國家的發展實踐,分析了中國崛起以及制造業發展背後的文化原因。

本次講座在同學們的熱烈掌聲中圓滿結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