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9日上午,第372期全球人權論壇系列講座于中國政法大學學院路校區科研樓A209舉辦。原中國駐塞浦路斯共和國大使劉昕生受邀為bevictor伟德官网師生開展專題講座,主題是“中國參與聯合國人權領域的實踐”,bevictor伟德官网常務副院長張偉教授為主持人。
講座伊始,劉昕生大使回顧了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審議國别人權議題”的實踐。在20世紀50年代,基于《聯合國憲章》規定的“不幹涉國家内政”的原則,聯合國人權委員會認為自身無權審議國别人權議題。20世紀60年代,但聯合國經社理事會在1967年針對南非的種族隔離問題通過了第1235号決議,授權人權委員會審查有關大規模侵犯人權和基本自由——南非共和國推行的種族隔離政策。197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指出要優先關注與審議“大規模侵犯人權現象”,在20世紀80年代,人權委員會審議了智利、柬埔寨、阿富汗、南非種族主義和阿拉伯被占領土的人權議題。冷戰結束之後,随着蘇聯東歐集團垮台,西方占據國際人權領域的優勢地位,發展中國家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被動挨整,西方國家在人權委員會接連通過30個發展中國家的國家人權決議,發展中國家雖然試圖反擊,但是因為議事規則的表決程序、力量對比等原因,反擊議案難以通過,至此,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審議國别人權的職能受到歪曲,成為政治鬥争的舞台。随後,劉昕生大使回顧了中國參與聯合國人權活動的實踐。

首先,劉大使介紹了中國參與聯合國人權活動的曆史背景。中國參與聯合國人權領域活動經曆了複雜的過程。1950年代,中國被剝奪聯合國席位,長期遊離于聯合國活動之外。1971年,中國恢複聯合國席位。1979年,中國首次派出觀察員旁聽人權委員會,審議柬埔寨、阿富汗問題,1982年,中國競選正式成為人權委員會成員國,并連續三年連選連任。但此時,國内對人權仍然諱莫如深。1986年,中國政府肯定人權是一面旗幟,也可以讨論,推動了國内的人權研究的發展。
其次,劉大使介紹了人權委員會涉華提案過程。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以北京春夏之交發生的政治風波為由,反複在人權委員會提出涉華人權提案,中國政府堅決反對,通過程序鬥争、政治外交等各種方式,自1990年開始至2004年,連續11次挫敗了西方國家提出的“中國人權狀況”議案。西方國家利用人權問題譴責中國,幹擾和破壞中國發展的圖謀,最終失敗。

再次,劉大使介紹了中國對國際人權活動的貢獻。中國積極參與人權委員會、人權理事會的活動,支持聯合國人權機制的改革,加入國際人權公約,按時遞交執行報告,參與審議,積極開展與聯合國人權高專辦的合作,促進亞洲區域性人權活動,維護《聯合國憲章》人權宗旨的嚴肅性,發展國際人權理論和人權理念。
接下來,劉大使表達了對中國未來參與國際人權實踐的展望。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多邊外交和參與國際人權領域活動,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中國面臨的新機遇包括中國崛起、經濟社會發展與國際地位提高,國際人權事業的創新、進化與發展,發展中國家的力量加強、美國與西方在人權方面的困境等。中國也面臨着一系列問題,諸如西方仍然堅持人權對抗的“冷戰”思維,維護中國統一與利益的任務艱巨,世界多極化、全球化面臨不确定性、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的期待提高等問題。
最後,劉大使還補充說明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咨詢委員會的相關内容。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咨詢委員會是人權理事會下屬的唯一常設機構,前身為人權委員會下屬的“防止歧視與保護少數小組委員會”,是人權理事會的學術智囊與研究機構。

講座在師生的熱烈讨論和熱情掌聲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