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副教授做客CCTV-NEWS節目探讨中國法治和人權事業的進步
2016年3月13日,bevictor伟德官网常務副院長張偉副教授做客CCTV-NEWS“對話”節目。同時參加節目的還有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四庭庭長張勇建。
本次訪談聚焦兩會,主要圍繞兩高的工作報告探讨中國法治的進步和司法改革進程,并對中國在人權事業的促進方面進行了讨論。
2016年3月13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聽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關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報告,聽取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關于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的報告。報告顯示,2015年是中國反腐力度最大的一年,中國檢察機關在2015年對41名原省部級以上幹部立案偵查,對22名原省部級以上幹部提起公訴。在兩高報告中,打擊暴恐犯罪都處在重要位置,2016年各級法院将深入實施國家安全法、反恐怖主義法,嚴懲煽動分裂國家、暴力恐怖等犯罪。同時,為減少司法幹預,中國推進跨行政區法院建設,在北京、上海進行了跨行政區劃檢察院試點改革。司法機關将在未來改革中構建開放、動态、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
2015年中國在推動法治建設方面有何進步?中國領導人會繼續推進反腐敗鬥争嗎?中國對于人權的促進已經做出了适當的努力嗎?中國的國家賠償制度是否适應國家社會改革和法制改革的要求?主持人和兩位嘉賓結合兩高報告,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讨論。
訪談開始,嘉賓們發表了自己對兩高報告的看法。張偉副教授認為,兩高的報告中都強調了對人權及人格尊嚴的保護,這在過去是十分少見的。可見在司法發展過程中,人權已逐漸呈普遍趨勢,并且這種趨勢将一直持續,這是一個良好開端,未來仍應繼續努力。同時,張偉副教授也指出,在過去的30年中,中國通過立法和司法體系建設對人權的保護做出了努力,但人權事業的促進是一個過程,短期内中國仍需注重人權立法、健全體制、培養公衆人權意識、培養合格的司法人員,目前中國依然處于人權發展的初始階段。
關于2015年中國的法治建設問題,張勇建法官指出這已不再是關于是否應該施行法治原則的問題,而是一個怎樣去施行法治原則的問題。張偉副教授認為,之前人們都還認為法治并不适合中國,而近幾年中國都在公開讨論法治問題,并且人們對法治的呼聲越來越高。對于法治,現在大家大多都在讨論技術層面的問題,而不是以共同價值觀的角度去分析。在法治原則下,中國在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中對人格尊嚴和人權的尊重與保護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關于如何理解中國共産黨和法治關系的問題,張偉副教授認為,黨領導立法也是法治過程的一部分。在中國還有許多除共産黨外的其他黨派,而共産黨隻是中國的執政黨,并不能為所欲為。共産黨必須遵守黨規黨紀、遵守憲法和法律。政黨不能僭越憲法,中國共産黨必須遵守中國憲法。在此體系下,中國共産黨領導法治的進程也是法治要求的一部分。
關于2015年中國反腐的問題,張偉副教授認為,作為反腐的一部分,黨和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機制來預防腐敗,比如向公衆公開政府官員的收入。這些簡單的小舉措慢慢會有助于形成一種反腐文化,使得公衆可以監督任何政府工作人員,相信這種反腐文化會在中國盛行起來。對于反腐制度化的問題,張偉副教授提出,構建公開透明的陽光社會十分重要。透明觀念對于中國來說并不陌生,在某些時期中國的确存在透明文化。長遠看來,如果多加重視提高社會透明度,中國社會将變得更加純淨透明。
節目随後讨論了中國在人權促進方面的進步。張偉副教授認為,過去中國政府和社會各方面對人權教育所做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中國制定了國家人權行動計劃,各個政府機構和公共部門都從不同的職責層面承擔着人權教育的責任,比如司法人員在職業培訓中學習人權理念并在司法過程中引入一些基本人權原則、學校進行人權教學等。
之後,主持人以聶斌案和呼格吉勒圖案為例,與嘉賓共同讨論關于糾正司法不公的問題。張偉副教授認為,這也許是一個新開端新現象。社會大衆的人權意識已逐漸提高,中國許多民衆都能接觸感受到不同國家的文化,并向其他國家學習,也更加強烈地希望改善自己的生活。
節目最後就國家賠償制度進行了探讨。張勇建法官就我國國家賠償金計算問題、中美國家賠償制度差異及我國國家賠償制度特點等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張偉副教授讨論了國家賠償制度的标準和程序問題。張偉副教授提出了“冤獄賠償”的概念,意即人們能夠證明自己無罪、應該能夠獲得司法救濟。關于标準問題,他認為賠償金的計算是一個評估的過程,要得到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案尚有時日。
(bevictor伟德官网2015級碩士研究生 聶小菁 根據視頻整理)
具體訪談内容,請觀看完整視頻:http://english.cntv.cn/2016/03/14/VIDEyCbShMOfyTNIz32bP7Pi1603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