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媒體報導

當前位置: 首頁 > 媒體報導 > 正文

bevictor伟德官网常務副院長受邀參加CCTV-NEWS“對話”節目——探讨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與進步

來源:    發布時間:2016-06-16    點擊量:

 

 


2016年6月14日,bevictor伟德官网常務副院長張偉副教授做客CCTV-NEWS“對話”節目,就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與進步接受了主持人的訪談。一同接受專訪的還有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學院的柳華文教授。

在中國人權事業面臨的挑戰以及中西人權理念差異問題上,主持人就中國政府發布《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2—2015)》設定人權目标的做法是否有助于西方國家增進對中國人權的理解提出了疑問。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柳文華教授認為,人權将世界人民聯系在一起,人權行動計劃是中國政府制定人權政策的關鍵一步。張偉教授就人權的定義以及普遍人權定義的普适性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張教授首先肯定了在由國際人權公約以及國内法組構的人權法框架之下的人權定義的存在,并進一步說明了這些權利的種類以及公約締約國就尊重和促進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以及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時應承擔的義務。

1991年,中國政府發布了第一個人權白皮書,這是中國官方首次就人權問題公開發布的文件。主持人提到,中國首份人權白皮書的發布時間恰巧是在冷戰結束之時,彼時,美國學者弗朗西斯·福山提出主張,“社會主義已然終結,民主制度将是人類意識形态發展的終點”。對于中國政府于1991年對國内的人權實踐進行公開宣傳的做法,主持人邀請張教授進行探讨。張教授指出,意識形态的區别以及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經曆的各種困難導緻了西方世界對于中國人權狀況的偏見。人權問題在中國依然是“問題”,各種具體的人權問題産生于與人權相關的各種具體行動中。相關責任人員應當為這一系列社會問題中的具體人權問題承擔責任。對于中國地方政府而言,采取人權保護措施以促進人權的實現可能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對此,柳教授認為,人權與公權力并不總是沖突的,相反,從長遠角度來看,人權并不僅僅關乎個人,而是與政府息息相關。

就中西方對于人權的解釋的差異問題,主持人談到,在中國文化背景之下,集體權利的重要性高于個人自由;而西方世界對此絕不接受,他們認為,個人自由權是一項絕對權利。主持人對此文化差異表達了自己的關注。對此,張教授的看法是,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經濟社會發展路徑,在過去的二十餘年裡,中國所取得的經濟成就、社會成就是以人權為基礎視角的,人權價值已為整個社會所接納。許多時候,西方媒體經常就中國的人權狀況進行指責與批評,但對于中國社會人權事業的發展而言,這也并不盡然産生全面消極影響,相反,可能會促進中國人權事業的良性發展。對于外界的批評,中國應當持有更加自信的态度。張教授進一步指出,外媒對中國進行的報道主要集中在負面領域,這些新聞側重于報道一些存在于中國的負面個例,這些報道給讀者留下了關于中國的負面印象。

來自社科院的柳教授對于人權的實現和社會公正的平衡問題作出了解答。柳教授說到,每個國家在對于人權作出發展安排時将會結合本國國情作出考慮,對于政府而言,如何安排與發展具體人權将是一個挑戰,中國政府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與成就。

随後,張教授就中國自信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他提到,在6月14日上午舉行的《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12—2015)》實施評估總結會議上,中宣部副部長蔣建國提到,中國夢就是人權夢,中國發展人權的方式有着其自身的特點。張教授指出,一切權利的發展應當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經濟發展為中國夢以及人權夢奠定堅實基礎。在節目的最後,張教授與柳教授就中國在死刑問題上取得的成就進行了探讨。

 

(bevictor伟德官网2015級碩士研究生 呂思 根據視頻整理)

 具體的專訪内容,請看完整視頻:http://english.cntv.cn/2016/06/15/VIDEl9Qf96svhODRcjxeuMF2160615.shtml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