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6日,bevictor伟德官网常務副院長張偉副教授做客CCTV-NEWS“對話”節目。同時參加節目的還有專欄雜志作者Einar Tangen。
本次訪談主要圍繞呼格吉勒圖一案所反映出的中國司法公正問題和華裔警察劉文建葬禮所反映出的警民、警府關系展開讨論。
1996年,内蒙古青年呼格吉勒圖因殺人被判處死刑;2005年,另一殺人嫌犯趙志紅向警方供述自己為呼格案真兇;2014年11月20日,呼格吉勒圖案進入再審程序;2014年12月15日,内蒙古自治區高院再審宣判原審被告人呼格吉勒圖無罪,之後啟動追責程序和國家賠償。
呼格案早在2005年就發現疑似真兇,為什麼拖至2014年才進入再審程序?此案對中國司法造成了什麼影響?中國應當如何重建司法公正、如何處理誤判的案件呢?主持人和兩位嘉賓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讨論。
針對死刑的存廢,張偉副教授提出,他對死刑的看法由過去的支持變為現在的反對。聯合國也一直在積極建議中國廢除死刑。他認為,19年前的中國尚未意識到要對犯罪嫌疑人的人權進行保護,比如公安局、檢察院、法院會同時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審問,對犯罪嫌疑人的人權造成了損害。我國目前對犯罪嫌疑人的人權保護已在司法程序中得到體現,比如我國已經在刑法和刑事訴訟法中引入了無罪推定原則,并積極落實在司法實踐中,遵循疑罪從無。主持人還提出,若以後再次發生類似呼格案中那樣,唯一在場證人不願意出庭作證的情形,從而可能導緻冤假錯案發生,該如何處理。張偉副教授認為,現階段我國刑事訴訟中詢問證人及訊問嫌疑人的整個過程都會被技術設備所記錄,這一系列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這類悲劇的發生。
節目随後讨論了劉文建事件。2014年年底,華裔警察劉文建和另一名西班牙裔警察拉莫斯在執勤時遭黑人男子布林斯利近距離槍殺。布林斯利行兇前曾在社交網站留言,聲稱要為在警方執法中死亡的兩名黑人複仇。主持人和兩位嘉賓讨論了劉文建事件所反映的社會問題和種族問題。張偉副教授指出,這一事件反映了美國社會嚴重的種族歧視問題和警民矛盾問題,民衆在公開場合發表種族歧視言論、美國政府對槍支管制的無限制等現象都是這些問題的直接體現,劉文建事件的更大意義就在于,促使整個紐約市反省,警民、警政關系究竟應該如何處理。
(bevictor伟德官网2014級碩士研究生 袁佳蔚 根據視頻整理)
具體訪談内容,請觀看完整視頻:http://english.cntv.cn/2015/01/07/VIDE14205736767998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