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新聞

媒體報道

當前位置: 首頁 > 研究院新聞 > 媒體報道 > 正文

中國專家唐穎俠、孫萌、索朗卓瑪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發言

來源:    發布時間:2025-03-18    點擊量:

[轉載]中國專家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介紹數字化時代中國兒童隐私權法律保護

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特邀理事、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副主任唐穎俠12日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8屆會議發言,介紹數字化時代背景下中國兒童隐私權的法律保護。

唐穎俠當日在與隐私權問題特别報告員互動對話時表示,數據顯示,中國兒童網民突破1.93億,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為兒童權利帶來新的風險和挑戰。對此,中國已形成較為完備的法律保障體系,強化兒童的隐私權保護。

唐穎俠介紹,首先,在立法方面,除了《憲法》和《民法典》中對于隐私權的一般性規範之外,在《未成年人保護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中确立了對兒童個人信息的特殊保護原則。

其次,在司法保護方面,繼2021年首例兒童網絡保護民事公益訴訟案審結後,2022年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關于兒童權利保護的檢察公益訴訟主題指導性案例。

最後,在企業合規方面,排在中國前十名的數字企業中,有93.3%的App在隐私政策中設置了單獨的兒童隐私保護政策。

中國專家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就反恐與人權問題發言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8屆會議正在日内瓦舉行,中國人權研究會理事、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孫萌12日在會上就反恐與人權問題發言。

孫萌當日在與反恐和人權問題特别報告員互動對話時表示,恐怖主義是當今全球對基本人權最嚴重的威脅之一。盡管全球持續進行超過20年的反恐努力,但仍然存在三個系統性障礙:

首先,主要大國之間的地緣政治競争和軍事幹預客觀上為恐怖主義擴散創造了有利環境。

其次,國際反恐合作中長期存在的雙重标準不僅削弱全球團結,還通過選擇性的道德相對主義使政治暴力有被正常化的風險。這種矛盾局面在某些國家對恐怖事件的選擇性譴責中尤為明顯,尤其體現在對中國新疆地區反恐努力的政治化回應上。

第三,全球缺乏基本價值共識,導緻極端主義意識形态在多個維度獲得僞合法性。

中國專家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就暴力侵害兒童問題發言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58屆會議正在日内瓦舉行,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索朗卓瑪12日在會上就暴力侵害兒童問題發言。

索朗卓瑪當日在與暴力侵害兒童問題秘書長特别代表對話時表示,針對兒童的暴力是緊迫的全球人權問題,嚴重危害兒童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确立目标16,然而近十年後,戰争、家庭暴力等暴力行為依然普遍存在,國際社會亟須采取更加緊迫且有效的行動。

索朗卓瑪表示,首先,各國應積極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标中關于兒童保護的内容并加大投入。許多國家雖制定政策,但需要在家庭關懷、暴力預防以及住房、教育、醫療等基礎服務領域投入更多資金,以消除貧困等暴力根源,降低暴力發生率。

其次,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标16需要系統性治理思維。對此,中國通過建立強制報告和安置制度,構建了涵蓋法律、醫療和心理支持、多部門協作的兒童“防護網”。

最後,國際社會應強化框架運用,加強監督協作,分享成功經驗有助于推動解決方案并助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标。

轉載來源 | 中國新聞網(記者:德永健)、中國人權網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