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30日上午9時45分,在bevictor伟德官网常務副院長張偉教授的主持下,全球人權論壇系列講座在中國政法大學學院路校區線上舉行。原中國駐塞浦路斯共和國大使,現任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咨詢會人權專家劉昕生以“聯合國人權咨詢委員會及國際人權研究”為題,為bevictor伟德官网師生作了專題講座。

講座伊始,劉昕生大使預祝大家國慶愉快,并簡述了本次講座的主要内容,包括聯合國人權咨詢委員會的基本情況及人權研究成果、聯合國人權咨詢委員會存在的問題以及自己的幾點看法、國際人權理論研究的主題。
首先,劉昕生大使講述了聯合國人權咨詢委員會的發展曆程。作為人權理事會下屬的唯一常設機構,它是由人權委員會下屬的“防止歧視與保護少數小組委員會”發展而來。“防止歧視與保護少數小組委員會”為國際人權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但在後期由于政治化等原因,機構運行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因此,在2008年,根據人權理事會第5/1号決議,聯合國人權咨詢委員會成立并取而代之。有鑒于曆史經驗,聯合國限制了人權咨詢委員會的職能,劃定了不能自行決定研究主題、不能通過決議決定、不能審議國别問題三大紅線。随後,劉昕生大使根據自身的工作經曆,向大家介紹了聯合國人權咨詢委員會的專家構成及曆任中國專家的情況。
其次,劉昕生大使向大家介紹了2008年至2021年間,人權咨詢委員會所進行的20項研究的主要内容,其中16項研究已完成、4項正在進行。劉大使指出,人權咨詢委員會的研究呈現出認識論多、方法論少以及發展中國家參與比傳統西方國家積極的特點。随後,劉昕生大使對于報告的時間分布及後續效果進行了分析,認為研究報告數量總體上呈上升趨勢,并指出日本提出進行的《消除對麻風病人的人權歧視》研究報告之後續效果最為明顯。劉昕生大使總結認為,盡管人權咨詢委員會對于推動國際人權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相當大的積極作用,但是仍然存在着工作被動、專家研究領域有空白、專家個人特長無法發揮、工作存在空檔期等問題。
最後,劉昕生大使介紹了國際人權理論研究的基本情況。劉大使指出,聯合國人權研究尤其是聯合國人權咨詢委員會的人權研究,是國際社會的人權理論學術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劉昕生大使以新冠疫情中的人權研究為例,介紹了各個國家和機構對于該問題的看法以及人權咨詢委員會的人權研究所存在的局限性,同時對人權特别程序進行了講解。在講座的最後,劉昕生大使對于國際人權鬥争以及中國在新的人權發展中應扮演的角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本次講座在同學們的掌聲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