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

科研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科研動态 > 正文

【通訊】劉昕生:中國參與聯合國人權領域活動的實踐

來源:    發布時間:2022-11-27    點擊量:

2022年10月13日上午9時45分,全球人權論壇系列講座第五講在中國政法大學學院路校區線上舉行。原中國駐塞浦路斯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現任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咨詢委員會人權專家劉昕生為bevictor伟德官网師生帶來以“中國參與聯合國人權領域活動的實踐”為主題的講座,bevictor伟德官网常務副院長張偉教授主持本次講座。



本次講座内容詳實,圍繞主題重點講解了以下三個方面:聯合國人權保護活動、中國參與聯合國人權活動的實踐以及現實與展望。

一、聯合國人權保護活動

首先,劉大使指出,基于不幹涉内政原則,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聯合國長期否定人權委員會有權審議一國國内侵犯人權的現象。人權委員會一直面臨着“聯合國與主權國家二者在人權保護上的關系”“聯合國作為局外人在政府和個人的對抗中扮演着什麼樣的角色”兩個理論問題,以及如何審議“國别人權”和“個人人權”的兩個實踐問題。1967年,經社理事會1235号決議的通過,使得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獲得了審議“所有國家、所有權利”的授權。1974年,人權委員會開始審議智利人權問題。随着“冷戰”結束後國際格局變化與實踐發展,人權委員會的國别人權決議大量增加,且都是西方國家主導的針對發展中國家帶有政治化、選擇性和雙重标準的決議,使人權委員會的國别審議機制喪失了政治上的權威性。

二、中國參與聯合國人權活動的實踐


之後,劉大使為同學們介紹了中國參與聯合國活動的實踐情況。197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第2758号決議,恢複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9年,中國派出觀察員旁聽人權委員會會議,參與審議柬埔寨、阿富汗人權問題,中國逐漸參與聯合國的人權保護活動。

中國參與國際人權活動表現全面積極,并作出了積極貢獻。第一,積極參與人權委員會、人權理事會的會議及審議活動;第二,支持聯合國人權機制的改革,包括人權高專辦、人權理事會以及普遍定期審議等;第三,參與國際人權公約的相關活動,加入公約、按時遞交執行報告并參與審議;第四,與人權高專辦展開積極合作;第五,促進亞洲區域性人權活動;第六,維護《聯合國憲章》人權宗旨的嚴肅性;第七,發展國際人權理論和人權理念。中國本着負責任大國的精神,支持國際人權保護活動,積極參與聯合國各個人權機制活動,遵守機制的程序,開展平等合作,履行了相關責任。

九十年代後,中國面臨的外交局面發生重大變化,西方國家反複在人權委員會提出涉華人權提案,都被中國提出的“不采取行動”動議挫敗。回顧這一曆史,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舉動并非關心中國人權狀況,涉華提案并不表明中國人權狀況的好壞。中國屢次挫敗涉華提案,成功捍衛了中國主權與尊嚴,保護了廣大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積極參與和貢獻維護了聯合國人權領域活動的健康發展,增加了中國與國際組織、國際機構的合作,提升了中國在人權多邊外交中的地位。

三、現實與展望

劉大使指出,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多邊外交和參與國際人權領域活動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機遇。中國自身的經濟社會發展與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的發展道路與經驗,中國在國際社會樹立起的積極形象,國際人權事業的創新、進化與發展,使中國提高了國際合作與人權治理的話語權。發展中國家在多邊外交中的力量和影響增強,美國與西方在人權方面面臨困境。同時,一些西方國家仍然堅持人權對抗的“冷戰”思維,世界多極化、全球化面臨的不确定性以及應對國際人權活動的新動向、新内容等,也帶來了多方面的挑戰。



随後,bevictor伟德官网2022級碩士研究生同學就如何協調國家主權與人權保護之間的關系、中國未來參與人權保護活動的可能路徑、各國如何開展人權領域的合作、有關聯合國人權實踐方面文獻資料如何獲取、人權保護是否有可能擺脫政治經濟博弈的影響等方面向劉大使提出問題,并得到了耐心解答。本次講座在師生間的積極互動後圓滿結束!

(圖文:黃一珍、金慧敏)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