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日上午8時,全球人權論壇系列講座第四講在中國政法大學學院路校區舉行。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副總經濟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社會責任辦公室首席研究員梁曉晖博士為bevictor伟德官网師生帶來以“工商業與人權——發展中的國際議程”為主題的講座,bevictor伟德官网常務副院長張偉教授主持本次講座。

講座伊始,梁曉晖博士在導論中以清晰明确的國家“工商業與人權國家行動計劃”和企業“人權政策”數據引入講座的主題,闡述了面對人權,政府、企業與個人在三角關系下相互影響。接着以剛果钴礦開采童工泛濫引發的人權問題、公海船隻政府缺位導緻的人口販賣問題等案件為例,生動形象地為同學們講述了在國際供應鍊中企業人權影響的複雜性。
在講座正文部分,梁曉晖博士首先對工商業與人權的目前狀況進行了讨論。他認為對于工商業與人權來說,目前既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最好的時代體現在目前工商業出于社會壓力、國家立法推進、維護企業聲譽等原因,對人權的保護和重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但同時,目前工商業對人權的侵犯也十分嚴重。此外,由于新冠疫情對全球産業鍊帶來的沖擊,跨國公司也在試圖縮短自己的産業鍊,減少供應鍊上存在的各種不穩定因素,這對人權保護和貿易發展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接下來,梁曉晖博士對聯合國層面的工商業與人權議程進行了介紹。梁曉晖博士指出,在二戰結束之前,人權基本上被認為是國家内部管轄的事項。但從19世紀開始,基于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優勢理論,國際社會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廢奴運動,這是人權保護國際化的開端,工商業與人權保護的關聯也肇始于此。聯合國憲章中即包含了将促進經濟發展與人權保護作為一體進行保護的理念,由此開啟了聯合國層面的工商業與人權議程。自1948年的《哈瓦那憲章》開始,聯合國層面先後通過了《跨國公司行為守則》《跨國公司和其他工商企業在人權方面的責任準則》等文件。20世紀90年代開始,工商業的人權影響再次成為了國際議題,但就達成一份有約束力的關于工商業與人權的國際條約,各國未能達成一緻。2005年,聯合國秘書長任命了工商業與人權特别代表約翰·魯格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其最終成果即為2011年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核可的《工商企業與人權:實施聯合國“保護、尊重和補救”框架指導原則》。2014年,人權理事會通過了第26/9号決議,決定“設立一個跨國公司和其他工商企業人權問題不限成員名額政府間工作組”,拟訂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文書,在國際人權法中規範跨國公司和其他工商企業的活動。截止目前,該文書尚在起草磋商過程中。
上述實踐體現了國際工商業與人權議程中出現的規制工商業行為對企業造成的影響的路徑這一理論争議,梁曉晖博士将其總結為以下兩種:一是體現了管制主義和法律能動主義的“私體公法化”的路徑;二是體現了由自願主義和市場能動主義的“公法私體化”路徑。
最後,梁曉晖博士簡要介紹了企業人權責任國際公共治理的供給側改革與工商業與人權國際議程對中國的影響。在講座過程中,同學們就廢奴運動的興起等問題與梁曉晖博士進行了讨論,此次講座在師生間的積極互動後圓滿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