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5日下午教學樓212教室,享有“中國十大青年法學家”稱号的王萬華教授就其學術研究的心得體會與我院師生進行座談交流。bevictor伟德官网張偉副院長、楊勤活教授、孫萌副教授和2013級全體碩士研究生參加了座談。座談之初,王萬華教授即表示非常高興有機會和bevictor伟德官网師生分享自己求學和工作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并提出五點建議。

第一,及早确定學術興趣和領域。王萬華教授指出,進行學術研究應及早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并在此基礎上逐步深入,才能使研究具有連續性和深度。另外,在學術研究中,應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無我有,即新的領域更易出成就,王萬華教授以己為例,談到自己在确定研究領域時便選擇了當時較少有人研究的行政程序問題。她還提到面對學術界激烈的競争壓力,以及發文數量等各種指标與學術研究的沖突,做到“人有我優”比“人無我有”更加困難。如何處理好上述問題是關系到學術研究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
第二,在理想與理性之間尋求一種平衡。王萬華教授提到,由于法學理念和話語體系均從西方移植過來,而中國顯然缺失這種文化基礎,因而一些法學觀念立法化在中國遭遇重重困難。由于觀念的多元化,很多不具有法學素養的人不認同你的價值觀。你所信奉的理想很可能不能得到别人的認同,或者需要你去說服他人認同你的觀念。這就需要我們在理想與理性之間尋求一種平衡,冷靜地思考法學之外的人是否能接受這樣的制度,這個制度與其他制度是否協調配套等問題。在這一點,王萬華教授進一步舉例說明,由于中國自然法觀念的缺失導緻權利缺乏基礎,實在法缺乏基礎的結果是民衆難以對西方的“利益轉化成權利”觀念的形成共識。例如:我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是從政府改革和轉型的角度而不是從保護知情權的角度出發。王萬華教授還鼓勵大家無論何時都要堅持理想,不輕言放棄,在理想實現的過程中要理性的思辨,尋找到理論與立法的突破點。随着社會發展,公民權利需要得到全面保護,但是理想實現的時間和程度卻要經過理性分析。法學作為人文學科絕不能脫離社會,不能脫離人,要深入實踐才能找到真正的問題,隻有找到真正的問題,研究才有意義。
第三,處理好生活和學術的關系。王萬華講授認為處理好生活與學術研究的關系是非常現實也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尤其對女性來講,由于其在家庭生活中所承擔的義務較重,因而在一些較深入的領域,女性聲音越來越少。女性往往需要克服其天性中對于家庭的依賴,才能實現自我。因此,王萬華教授鼓勵同學們要妥善處理好個人生活,使其與學術研究協調共處。
第四,認真對待學術研究。王萬華教授指出現在的研究生有很多參與課題和項目研究的機會。在課題的申請和實施中,一定要十分認真的對待,因為填寫課題的過程,就是尋找學術領域和發現問題的過程,是進行學術總結和知識梳理的過程。這些看似繁雜的工作迫使我們思考哪些問題缺乏研究,該問題研究到何種程度,我們可以作何研究。另外,王萬華教授還特别提醒大家要關注人文研究機制,這些機制往往會給研究到一定深度的課題提供後期資助。
第五,積極進行開放交流。王萬華教授認為在求學的過程中,要盡量豐富自己的經曆,增加與不同人進行的交流機會。一方面,具有不同學術背景的學者可以給我們進行學術研究帶來新的啟發,另一方面,在不斷的交流中很容易在學者中形成學術共同體。王萬華教授進一步說明了進行基礎理論研究與務實研究的關系問題。她說法學思維對于實際部門來講就是“開藥方”的思維,即解決實際問題,而作為研究人員不能隻是簡單地解決單個問題而應關注基礎理論。如果不進行基礎理論研究,隻針對具體問題,當随着社會發展問題消失時,研究就失去了意義。

在提問環節,王萬華教授認真解答了同學們所提出的如何确定學術興趣和領域、如何處理理論學習與實踐運用的關系等問題。她提出我們可以在課題研究中逐漸确定自己的學術興趣所在,并提到自己曾因參加應松年老師的國家級課題研究而有機會接觸到行政程序法,最終把它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王萬華教授還建議同學們年關注年度國家社科基金發布的法學指南,并指出其中的選題實際上是一種學術方向性指引。這些題目都是需要我們研究的問題,反應理論研究現狀和社會需求,我們可以将年度指南放在一起比較研究,發現研究重點,幫助自己找到興趣點。王萬華教授還與楊勤活教授及孫萌副教授就如何把學術領域的堅持和拓展結合起來做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最後,王萬華教授鼓勵大家堅持自己的理想,認真對待學術研究,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撰稿人: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