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研究》

期刊目錄

當前位置: 首頁 > 《人權研究》 > 期刊目錄 > 正文

《人權研究》2024年第3期目錄及摘要

來源:    發布時間:2025-03-25    點擊量:

目  錄

特稿

魯廣錦 | 中國自主人權知識體系的三維意涵


王利榮 | 刑釋人員複權制度集成的實踐邏輯

劉強 | 體面勞動視角下勞動安全衛生概念的局限

宋澤、王理萬 | 未婚母親權益保障的憲法學審視——兼論我國憲法中母親保護條款的解釋方案

李卓倫 | 澳大利亞工商業與人權實踐的檢視、反思與啟示

王新怡 | 政治極化背景下的美式人權悖論——以堕胎權之争為例


摘  要

特稿

1.中國自主人權知識體系的三維意涵

作者:魯廣錦,吉林大學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

摘要:自近代人權概念登上曆史舞台以來,由于種種原因,人類社會關于人權的知識體系基本由西方國家所建構和主導。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現代力量,正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中,中國走出了一條順應時代潮流、适合本國國情的人權發展道路,正在加快建構中國自主人權知識體系,開辟人類人權文明新境界。中國自主人權知識體系是人類人權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與人類人權知識體系有許多相通之處,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自主人權知識體系在思想本源、理論特質、價值向度上有着自己的追求,也有着自己的優勢。中國自主人權知識體系做到了既立足中國又借鑒國外,既挖掘曆史又把握當代,既關懷人類又面向未來,是合理的、科學的人權知識體系。中國自主人權知識體系生成于中國的基本國情,發展于中國的人權實踐,是被實踐證成了的遵循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符合中國人權發展實際的人權知識體系,建構起新的人權知識範式。

關鍵詞:中國自主人權知識體系  思想本源  理論特質  價值向度


2.刑釋人員複權制度集成的實踐邏輯

作者:王利榮,廣州應用科技學院法政學院教授、廣東省城鄉文化發展中心研究員、西南政法大學教授。

摘要:在犯罪治理體系中,與運用識别技術強化管控特殊人群相比,刑釋人員融入普通人生活始終是一個被擱置或被淡忘的話題。面對社會的冷漠和排斥傾向,僅僅摘掉受刑人标簽即運行前科消滅機制,仍不足以幫助這類弱勢加另類群體再社會化。因犯罪失權失權法律原因消失複權平權的過程控制,不僅能更新普通人的權利觀,提升特定人的權利意識和能力,還能在義務泛化的情形下壓實基層政府的職責;逐步壓縮特定人被限權的空間,一方面直面普通人與特定人之間存在的權利沖突,另一方面也真正将社會共治構想建立在社會共存基礎上。因此,複權制度集成的實踐邏輯應當是:在司法因應層面,擴大犯罪記錄封存範圍,将積極複權措施提前到自由刑執行階段,運用政策杠杆适度壓縮限制從業空間,暢通司法救濟渠道限制義務主體的亂作為;在政府作為層面,基于刑釋人員再社會化緊密銜接刑事法與行政法,将針對這類人群的專項服務嵌入社會福利、衛生醫療、文化教育、就業指導、勞動保護等普惠體系,消減直接和間接歧視;在社會接納層面,借助社會工作理念與方法,消除或淡化普通人與出獄人的心理隔膜,還給後者普通人身份。

關鍵詞:刑釋人員  消極複權  積極平權  制度集成  實踐邏輯

3.體面勞動視角下勞動安全衛生概念的局限

作者:劉強,江蘇大學法學院講師。

摘要:勞動立法完善的前提是相關基本概念的清晰和準确。勞動安全衛生這一概念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均存在局限:理論上,該概念是從管理者視角出發,基于提升勞動效率的目的而對勞動過程的一種成本管理式的管控,缺乏對勞動者個體的充分尊重;實踐上,該概念主要應用于生産領域或者危化領域,未能涵蓋所有領域,并對勞動者精神健康缺乏制度關照。這些都與我國作出的促進體面勞動的承諾不兼容,二者在價值目标、保護媒介、保護對象、保護思路等方面存在差異。體面勞動要求立足于尊重勞動者個體,從維護勞動者的物質和精神利益出發,對工作中已然和未然的各種因素加以治理。對此,用職業安全健康這一概念取代勞動安全衛生是更為穩妥的路徑。

關鍵詞:勞動法典  勞動安全衛生  體面勞動  工作環境

4.未婚母親權益保障的憲法學審視——兼論我國憲法中母親保護條款的解釋方案

作者:宋澤,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王理萬,bevictor伟德官网副教授。

摘要:我國《憲法》第49條第1款規定,母親受國家的保護。有學者主張母親的憲法内涵包括未婚母親,這可能為未婚母親向國家尋求自身權益保障提供直接的憲法依據;但該條款并未明确母親的外延界限,又缺乏明顯的基本權利特征,因此有必要進行憲法解釋。母親保護條款具有基本權利面向,母親在制憲原意中是受制于婚姻、家庭的法律身份,并非單純建基于生育事實。而以生育行為作為切入點,也能從婚姻權推導出婚姻、家庭、母親之間的社會關聯必然性。母親保護入憲濫觞于《魏瑪憲法》,自1936年《蘇聯憲法》起逐漸累積為社會主義國家的憲法傳統,在我國憲法史上則由産婦保護演變而來,其曆史脈絡能為上述解釋方案提供佐證。母親保護主體限制的合理性還能由維護母親在家庭秩序中的個體自由,以及平衡家庭穩定與婚姻自由等立憲目的予以證成。盡管未婚母親難以訴諸我國憲法中的母親保護條款,國家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的積極義務與人權保障條款等解釋路徑仍可能在憲法框架内安頓未婚母親權益。

關鍵詞:母親保護  未婚母親  立憲目的  主體限制  男女平等原則

5.澳大利亞工商業與人權實踐的檢視、反思與啟示

作者:李卓倫,蘭州大學法學院講師。

摘要:為了緩解工商業發展對人權産生的負面影響,澳大利亞政府積極響應工商業與人權倡議。目前,澳大利亞主要通過以反歧視和反現代奴役制為核心事項、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義務的國内法律要求企業負責任經營,并通過意識提升、實踐引導、正向激勵、行業建設等政策策略促進企業履行人權責任。與此同時,澳大利亞還建立了由國家司法救濟機制、國家非司法申訴機制和非國家申訴機制構成的多層次的受害人救濟體系。即便如此,澳大利亞在工商業與人權領域的治理差距仍十分明顯,主要體現在頂層設計長期缺位、規範要求碎片化分布、法律實施力度不足和救濟機制實效不佳等方面。為了更好地應對《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時代對工商業與人權的挑戰,澳大利亞有必要通過制定國家行動計劃、優化法律政策體系、建立部際協同制度和完善公私救濟機制等路徑提升工商業與人權治理績效。對澳大利亞政府在工商業與人權領域治理實踐的檢視與反思,不僅可以幫助在澳中企加強人權合規建設并為我國提升工商業與人權治理效能提供鏡鑒,也有助于發展我國工商業與人權學界的區域國别研究範式。

關鍵詞:工商業與人權  國家保護義務  反現代奴役制  救濟機制  澳大利亞

6.政治極化背景下的美式人權悖論——以堕胎權之争為例

作者:王新怡,吉林大學法學院2022級博士研究生。

摘要: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對多布斯案作出的判決認為,無論是從憲法文本、曆史傳統還是先例方面分析,堕胎權都不是一項憲法權利,從而推翻了羅案和凱西案的判決結論。美國堕胎權之争經曆了從非罪化到入罪化,又到憲法保護堕胎權,再到堕胎權不受憲法保護的變化過程,折射出美國政治極化的演繹邏輯。美國有關堕胎權之争的實質是男女平權問題,而男女平權的争取與實現更是自美國建國以來就存在卻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的問題。堕胎權之争表明,美式人權所宣揚的以保障個人自由為中心的價值觀并非為美國兩黨所真實奉行。美國兩黨在堕胎議題上的立場分歧,充分說明了在政治極化背景下美式人權存在着嚴重悖論,美國的人權觀與人權實踐無法做到自洽。

關鍵詞:多布斯案  堕胎權  美式人權  政治極化


Baidu
sogou